从个人观点上,题主这个问题说得过于绝对。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认知:
你给出的东西如果不是对方需要的,给了也白给;
你得到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还不如不要。
——同理,关于赡养费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给赡养费不一定意味着赡养,不给赡养费也不一定意味着不赡养——赡养老人与否,不是用给不给赡养费来作为衡量标准的。
如果定义什么叫子女对父母赡养,个人更倾向于这样来定义:子女为满足父母老年生活需求所作出的付出。
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这里先给出一下个人的结论:
儿女并非要在父母步入老年之后,必须给赡养费。
这里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晚年的需求,一个是子女的付出。
老年人晚年的需求
人,总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对于老年人来讲,或许有经济困难的,或许有情感需求的,或许有卧床需要陪护的,或许有的就想让孩子没事多过来一块儿吃个饭的……需求,无法穷举,每个老年人、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
既然需求无法穷举,似乎用“钱”最省事:钱毕竟是个数字,是个量化的东西,而且用途广、简单、直接——有这么多好处?
那么,我们反过来考虑:万一老人根本就不需要钱呢?儿女给钱老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子女的付出
当前这个阶段、这个岁数的子女,压力确实比较大。
赶上第一批独生子女到了壮年,上有老下有小,典型431家庭结构。
确实有很多子女,因为忙于工作和自己家庭,“没有时间”去看看父母,所以,用给钱来代替一下——但是,一定是必须的么?一定是有用的么?——估计没人敢给出普适所有老人的绝对的答案。
既然老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作为子女,又具有对父母的法定赡养义务,多了解了解老人到底需要什么,再行考虑为老人做什么,或许针对性更强,也更接地气。
大家应该看过类似的案例或者故事:
给钱的子女,老人还看不上眼;不给钱的子女,老人喜欢的不行。
我们很难讲这其中是否存在问题,但是,这种现象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子女的付出,并没有满足老人的需求。那么,这种付出,还不如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