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缺乏见识”的心理。这类人往往对职场没有任何了解,对于薪资定级和加薪规则也没有任何了解。一味认为自己成绩好,求学时代付出多,别人就应该多给我钱。却不去考虑自己能为别人创造什么价值。
虽然高学历者当中拿高薪的比例确实更高,但这不代表高学历者当中就没有“低能”。即便是清北复交,我们也经常能在新闻当中看到被辞退或者求职碰壁的情况。毕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历只能保证纸上谈兵的能力,保证不了实战水平,因此像赵括、马谡这样位高权重的人一旦动真格都会原形毕露,更别说初出茅庐的毕业生。
像题主说的农村尤甚,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农村培养大学生的难度比城市更大,而且农村成长环境相对较差,收入水平低,考个大学真的只能靠寒窗苦读。即便考上了大学,很多家庭甚至因为拿不出学费而要四处借钱。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走出农村,找个薪水高的体面工作。久而久之,这种心态就成为“上大学=多赚钱”,所以他们接受不了一个本科毕业生工资不如隔壁中专毕业开挖掘机赚钱多的事实,甚至渐渐的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因为他们打内心深处就认为上了大学就该工资高,就该靠体面工作多赚钱。却未能理解其所在行业本身的处境以及利润率。
行业收入差别之巨大,几乎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新高。科技领域的工作岗位,但凡是个差不多点的学校毕业,在大城市都能拿到至少万把块的工资。然而同一所学校毕业,即便你当年高考分数更高,但因为专业冷门,可能月收入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再或者压根找不到对口工作。如果工作不对口,那这一纸文凭还有何价值呢?即便是对口工作,别人学历不如你,但是创收顶你两三个,那么凭什么你工资跟人家一样高呢?
这么简单的道理就是很多人不懂,觉得自家孩子学习好,去了职场一定也是出类拔萃,这真就是没见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