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超前消费是否合适,关键在于你购买的东西是什么类型。
如果你贷款、信用卡透支,是为了购买房产之类有升值潜力的产品,或者为了提升自身能力,那么我觉得适度的超前消费,并无不妥;
相反,如果你超前消费,消费金额远远高于自身收入水平,购买一些奢侈品、享受超越收入的生活,那么我觉得,所谓的“享受生活”只是“精致穷”,并不适合现在的生活。
01超前消费理念有其合理之处
之前有个笑话,老太和中国老太同时来到天堂,中国老太很高兴,她说,攒了一辈子钱,我终于买到了一套房子,孩子们有地方住了;老太看着中国老太,说,我也很高兴,临死的时候,我终于把房贷还清了,这套住了30年的房子,终于属于我们了。
贷款买房的行为其实就属于一种超前消费,一方面我们住房是刚性需求,而租房成本过高;另一方面,长远来看,房产有增值潜力,能够战胜通货膨胀,有利于资产保值。
然而,房产价值很高,如果不通过超前消费的方式,我们很晚才能享受“房产福利”,甚至可能发生存款速度落后于房价增值速度的“可悲情况”。
除此之外,把超前消费资金用于个人增值,也无可厚非。社会发展,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凸显,投资自己,也是最好的投资。现实中,不少大学生会采用信用卡透支的方式,进行各类培训,这是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的。
综上,超前消费就像是“资金杠杆”,杠杆本身并无是非对错,主要看我们利用杠杆做什么?如果单纯为了享受,显然不合适;如果是为了投资,无论是自我投资,还是资产投资,都有合理性。
02超前消费必须适度
超前消费理念来自欧美,西方信用卡体系发达,大多数西方人没有储蓄习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消费观念是以欧美强大的福利体系为支撑的。没有后顾之忧,才敢超前消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福利体系还没有那么健全,尤其是医保体系,因病返贫的情况还很多见。如此情况,我们还敢过度消费吗?过度消费之后,我们要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黑天鹅”事件呢?
今年的疫情是个人财务的“大考”,很多人都在疫情期间没了收入,但是大家的境况各不相同。有积蓄的人,可以衣食无忧,等待机会;没有积蓄的人,就会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境。
据新闻媒体报道,此前大众预想的“报复性消费”没来,经过疫情,倒是更多人“报复性存款”。
因此,超前消费必须适度,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手中有钱,才能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