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
说存钱的人是傻子,那什么人才是聪明人呢?是根本没有结余存银行的人,还是不屑于在银行存款的人?
如果是前者,则这种说法给我的感觉怎么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果真如此,不管是挣钱少,还是花钱多,我觉得我们都不太有理由嘲笑在银行存钱的人。不管在银行存款的人是守财奴,还是不太懂投资理财,但是只要能够管控好自己的收支,并能够不断产生盈余,都应该受到这个社会的赞许和尊重。
如果是后者,倒是有一种可能是聪明人。那些人——不仅拥有强大的挣钱能力,而且拥有支配金钱的智慧,可以运用财富更好地为人服务,才是真正的智者。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名流,银行存款可能没有多少,但他们挣到了巨量财富之后,最终的取向都是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一般普罗大众,智力不一定超群,能力不一定出类拔萃,奋斗一辈子拥有的财富,可能也就是一套房产而已。
但是,环顾周围,真正拥有房产的是些什么人呢?恐怕大多数还是懂得储蓄的“四个钱包”。现在背负房贷的年轻一代,估计大多数也是得益于父母辈才能付得起首付吧。说是“四个钱包”支撑起很多房奴的梦想,我觉得一定不为过。
现在有一种观点,尤其在炒房一族中拥趸者众,认为钱存银行抵抗不了通货膨胀,会不断地贬值下去,而对抗货币贬值可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方式就是置办成房产。
对此,我们应该放长眼光来看。在中国房地产商品化的这20年中,房产确实成就了很多人财富暴涨的梦想。但是,这样的模式恐怕难以持久灵验。而且,就目前“房住不炒”严控房价的阶段而言,房产不见得是很好的财富保值方式,反而可能会走向反面导致财富缩水。相对而言,银行存款倒是可以实现4~5%的收益,较长期地超过CPI值应该非常有可能。
总而言之,有银行存款的人不应该被这个社会耻笑,银行存款最起码是一个家庭资产最安全的配置。而没有银行存款的人,其心理的安全感估计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有存款的人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