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商品买到手就开始贬值,为什么要征收增值税呢?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1:00 来源:网络投稿

对这个问题我想多花一点笔墨,先从为什么要收税谈起。

一个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收税,最根本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就是因为政府需要钱去运转。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国防,外交,教育,治安等等,想要办好这些事都得花钱。这个钱从哪里来,主要的就应当来自于税收。

政府在进行收税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对老百姓拥有土地进行征税。因为各国的经济都是从农牧业发展过来的,要搞农业就得有块地,对土地进行征税最为简单直接,也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中国古代有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这块地归属于皇帝,归属于国家,那么对你使用这块地征税也就很正常。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只对土地或者说对农业增幅开智的需求,所以得考虑重新寻找新的税收来源。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就考虑对工商业收税了,首先是对做生意的人收税。这就是工商税收。

做生意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得到处走动,物资在流动过程当中才能够完成市场的经营。所以一开始的工商税收,实际上是以过境税相当于过路费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你运着一车商品或者是材料,经过某一个城市或者是某一个关卡的时候,收税的人会根据所运输货物市场价值的大小收取一笔过境税。

这种税收我们把它叫做流转税,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增值税就是流转税的一种。

所以,对一个商品或者说生产商品链条上的企业征收增值税,就是一种类似于征收过境税的情况。这种税收与下一环节的购买者拿到商品以后是贬值还是升值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由于现在的增值税设计思路是环环抵扣,每个环节都只对价值增加的部分征税,而且最终相关的税负要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所以只要你不是消费者,如果你属于生产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买入的原材料或者是半成品进入到你手上后出现了贬值,那么这种贬值的确可能影响到在你这个环节缴纳增值税的数额。

比如你采购1万元的原材料,正常情况下以15,000元出售产品,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就是以差价5000元乘以适用税率来计算。假如你在采购1万元原材料以后,在生产过程当中,这1万元的原材料贬值成8000元,正常情况下,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会导致产成品价格的下跌。

假设产品的销售价格下跌至12,000元,那么,你所需要的缴纳增值税变成了4000元乘以适用税率。显然,要缴纳的税收有所下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