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近日,多家金融机构踩雷金凰珠宝的百亿假黄金质押案传得沸沸扬扬,吸引吃瓜群众一片,而在金融机构中,信托机构的踩雷占了绝对主力地位,民生信托与东莞信托以超30亿金额稳居此次爆雷排行榜前3甲。
6月30日,东莞信托“率先”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回应了金凰珠宝项目黄金质押出现风险一事。
7月1日,金凰事件踩雷冠军也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安抚相关投资人。
通过这两封致投资人信,可以看出两家信托机构均提到协调资金实现投资者按期退出。
根据资管新规的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明示刚性兑付的认定情形,包括违反净值确定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
上述两家信托公司均没有提到资金究竟从哪里来,很明显,金凰珠宝此次涉及的超百亿资金肯定是短期回款无望,而保险公司的推脱导致最终能否赔付存疑。
接盘资金分析
信托公司自有资金垫付
2019年,东莞信托多项盈利指标转差,资本利润率仅9.03%,同比下降2.01个百分点,不及长城信托的一半;人均净利润为178.22万元,同比下降25.88%,不及重庆信托的1/11。
截至2019年末,东莞信托的净资产为56.58亿元,管理信托资产总额为736.89亿元。
而民生信托相比东莞信托情况稍好,其注册资本金70亿元远高于东莞信托,然而民生信托2019年的利润率也是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滑落。
然而对于金凰事件中民生信托的40.74亿与东莞信托33.7亿,任何一家信托也难有如此体量的资金进行垫付,即使兑付了也将是伤筋动骨。
TOT信托接盘
不少信托公司都发行TOT信托,也就是资金池项目,尤其是民生信托,其自家发行的资金池项目在业内也是“久负盛名”,规模曾高达百亿。
当自家项目出现风险,动用资金池项目先行接盘,然后再缓慢处置资产,这是信托业内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然而,日前四川信托就因为其TOT项目被监管部门叫停,导致出现兑付危机,其根源就在于TOT资金池中早已接盘过多风险项目,当项目被叫停时,无法再继续募资,导致底层资产无法及时变现,才最终到期客户无法如期赎回。
有媒体称监管部门即将全面叫停信托的TOT资金池项目,也因为四川信托TOT项目的爆雷,其他信托的资金池业务必将萎缩。
即使东莞信托或民生信托以自家资金池接盘金凰信托的风险资产,那只是将雷埋得更深一些而已。
其他机构资金接盘
金融机构间资产的相互接盘由来已久,然而金凰事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相信在目前阶段,除非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应该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敢接盘贾志宏这个烫手山芋。
大股东垫资
东莞信托的大股东是东莞市国资委,正如东莞信托的信中提到的,为维护投资者权益和社会稳定,履行而国有金融机构的责任和担当。在目前阶段,东莞信托大股东实力接盘可能是上述可能中最为靠谱的。
而民生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是著名民营企业泛海控股,旗下金融牌照齐全,信托、证券、保险、保理、融资租赁等不胜枚举,区区40亿风险资产本对于泛海控股来说不算大事,然而在近年金融强监管之下,各金融牌照之间禁止混业经营,而泛海控股本身从去年开始就麻烦不断,频频传出各类监管事件。在金凰事件如此敏感之际,是否还是能使用乾坤大挪移尚不可知。
是责任?是担当?还是刚性兑付?
不管上述何种接盘资金进行兑付,对于金凰事件来说,都肯定不是来自金凰珠宝、金凰实业,更加不是其背后实控人贾志宏的资金,也不是来自保险方人保财险的保险赔付。
正常情况下,投资者既然投资了金凰珠宝的信托计划,资金还款来源必定来自信托计划规定的还款来源或增信措施变现,即使出现违约或纠纷,信托公司作为信托计划管理人,理应代表投资人处置相关资产,待资产处置完成后方可变现资金。
已经出台2年已久的资管新规三令五申,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如果东莞信托与民生信托在金凰事件上真的以其他渠道资金对投资者进行兑付,稳定了投资者,稳定了社会,但是对于资管新规的打破刚兑该作何解释。
是给投资者上一堂影响深远的投资教育课,还是为了责任,为了担当,继续维持信托业隐形刚兑的“金字招牌”?孰轻孰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