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查询个人征信真的会影响贷款申请吗?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频繁查询个人征信真的会影响贷款申请吗?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那可能是一份会噎到人的 假午餐 。


此前因为好奇自己的信用卡临时额度能达到多少而在几天内连续点击了几次申请临时额度,没想到导致自己的征信短期内被银行多次查询并形成记录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L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查询临时额度时,银行都是强调免费,对于将调取央行征信并没有任何提示,后来地产中介的信贷员告诉我,频繁被调取征信对于申请房贷等可能存在负面影响,我才知道‘好奇可能害死猫’。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包括银行、小贷公司在内的多家信贷机构经常通过 秒贷 、 免费测评额度 等噱头招揽客户,而在客户必须勾选的小字体《注册协议》中,都有着 有权收集客户信用状况 等表述,也就是说,注册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授权机构查询征信的过程。


免费午餐 诱人


近期,北京市丰台区的Z女士经常收到有关免费测试信用额度的推介,虽然大多数情况下,Z女士都选择 秒删 相关信息,但是Z女士也承认对于一些自称利率特别低、审批快速的推介缺乏免疫力,会偶尔点击此类广告查看自己的借款额度。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部分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平台等金融机构官网、官微,确实能够看到 微信扫一扫,免费测评信用卡能否提额 、 点击链接,免费测试信用贷额度 等表述。单纯从客户体验来看,这些测试的操作也确实简单快捷。


在某股份制银行官网,记者用手机扫码了 免费测评 的提示后,手机跳转到了该银行微信银行的页面,提额测评的选项被放置在了显著位置,点击后则跳转至信用卡额度页面,可以选择申请临时调高额度以及调高或调低固定额度。


记者又下载了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旗下的小贷公司APP,该APP号称仅接受受邀客户贷款申请,快速审批到账,最高10万元。从该APP在APP Store获得的评论来看,审批贷款的时效性确实非常快,但是即便是受邀前来注册和申请的客户也并不能保证获得贷款,还是需要进行信用审核。


调取征信但提示不足


虽然上述操作环节貌似都十分便捷,但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金融机构都会要求客户勾选一个格式合同的协议,否则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而相关的格式合同也大多包含了调取征信的授权。


记者发现,在注册上述APP之前,客户必须勾选注册协议,而点击该注册协议可以发现,协议内容字数非常多,字体较小,除了大标题和一到十二的大类别所在行(例如,一、声明与承诺)寥寥数十个字外,均没有加黑和标粗。记者经过反复查找才注意到,协议中包含了收集个人信息的授权,这些信息就包括了信用状况,也就是个人征信。


L女士也告诉记者,她事后发现,自己此前两次尝试查询调高临时额度的行为,导致该金融机构短期内连续向央行查询自己的征信,并在征信报告上留下了非常明确的痕迹。 我原本以为,调高临时额度是银行根据后台留存的客户刷卡数据进行审核和判断,并未被银行告知需要上升至正式查询征信的层面。 (来源:南^方^财^富^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