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新规”陆续出台,业界称“资管元年”。
2019年,伴随数家理财子公司落地,“理财子公司元年”开启。
从2003年第一款理财产品发行至今,中国的银行理财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道路。背靠母行雄厚资金资源,浮出水面的理财子公司给近期颇有些暗淡的资管行业吹来了一阵春风,私募股权类基金和母基金都翘首以盼。
不过,企盼情绪之外,理财子公司入局股权投资市场的障碍并不易消除,2019元年起步,未来之路尚难清楚。
理财子公司再添新兵。
11月1日晚,招商银行公告称,银保监会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此前的9月29日,招商银行向银保监会正式递交了招银理财开业申请。从申请到开业,一个月的时间,招银理财即呱呱坠地,速度惊人。
01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忙
这不是招商银行一家的速度。自2018年相关政策出台后,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申请、筹备等就一直马不停滴。
2018年4月,央行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要求具备证券资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在资管新规过渡期之后,必须要成立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银行理财拉开转型大幕。2018年12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式颁布,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新时代正式开启。
目前,有统计显示国内已有33家银行宣布拟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与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开业;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等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获批筹建。
02 20年发展待升级
银行理财产品至今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
2003年,中国银行推出“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第一次使用了“理财产品”的名称。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中国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第一支面向个人客户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
2005年,原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银行理财的定义和委托代理关系,确定了理财产品的分类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并设定了5万元的“起购门槛”。此后数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突飞猛进。
高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随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运行模式由“资金池”向“资产池”转变,在发挥组合管理、分散风险、留存收益的优势外,运作不透明、风险揭示不足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市场风险加大。
此种背景下,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在打破刚兑、禁止错配、消除嵌套等多个方面对资管业务进行了规范。不过,在让资管市场冷静的同时,下游的创投市场也似乎步入了一个冷却期。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