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经济”的渊源
“经济”的英文是Economy,该词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οικονομα,其中,οικο具有家庭的含义,而νομο则是方法或习惯,可见,“经济”一词最开始的含义是指家庭的持家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从“小家”扩容至“大家”即国家,不仅仅指持家的方法,更是反映与评估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与消费力状况。
二、东方“经济”的渊源
以汉字的角度来解读,经者,常也,谓之永恒,纵横交错,犹如古代女子纺纱,像是被缠绕在织布机上的丝线,你来我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济者,渡也,谓之帮助,拯救,犹如一江之水,此起彼伏,抱团而有力,才能汹涌澎湃。纺丝成布,渡水而去,于两岸百姓物物交换,各得其利,经济乃生,经在当下,济在千秋。
三、原始社会采集时代的“经济”现象
有道是——百业待兴,劳动先行,可见,经济是劳动发的芽,开的花,结的果,种之于民食之于民。国泰且民安,正是经济盛行之时,倘若你看到人们吃饭、喝水、穿衣、远游,做客皆怡然自乐,这就是经济,换言之,经济便是民生之所在,即使是原始社会的采集时代,也有民生,也存在经济现象,只不过,当时的经济属于低级别经济类型,是以渔猎与采集为主的攫(jué)取性经济,什么攫(jué)取性经济呢?
简单来说,采集时代时,人们的经济活动就是从大自然获取现成的食物或物件,而非通过载种、养殖等方式获取的生产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