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想要跑赢通货膨胀有多难?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当下社会想要跑赢通货膨胀其实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能够选择的东西不多!所以,我认为,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投资策略来对抗货币贬值。

就好比,如果你是一个在事业上非常忙碌,并且小于所成的人,那么可以考虑一些低风险或者无风险的、对抗通胀的方法来战胜贬值。

就好比,如果你只是普通的上班族,收入并不可观,那么就应该采取一些稍微激进的,有一定风险的方法来对抗贬值了。

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货币会贬值。

其实货币的贬值主要还是因为通货膨胀,物价越来越高,但是你的收入却远远根本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导致了贬值。

例如,2018年你可以用100元买4-5斤的猪肉,可是到了2019年,同样的100元只能买3斤的猪肉了,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

而通货膨胀率一般分为5个层次:

1、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

2、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

3、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

4、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

5、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其实就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也就是3%~6%左右,所以,想要战胜通货膨胀,我们只需要让自己的资产大于6%这个数值,就可以达到保值,甚至甚至的目的了。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对抗通胀,减少贬值,甚至让财富保值和升值呢?

第一,降低贬值折损。

减少贬值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定存。

因为对于许多高收入的白领和金领来说,他们确实是没有太多的时间,甚至太多的精力再去研究其他投资性的收益和方法,所以,只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贬值,而在工作上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弥补这个窟窿。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目前市面上的一些高利息定存,比如民营银行的一些产品,都是非常不错的。

1、3-5年的利息高达了5.5%以上,并且还是一个随存随取,按时间结算的模式;

2、存款的门槛非常低,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就可以开始;

3、安全系数高,享受50万以内的100%《存款保险条例》赔付,大额资金可以分拆成几份存入不同民营银行,享受此待遇;(好比100万的资金,你可以选择分批30/30/40万存入不同民营银行,这样就可以在未来享受利息+本金<50万的100%赔付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白领或者金领,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投资,那么最好的方法无非就是采取一些无风险,但是收益相对较高的定存,减少贬值带来的损失。毕竟你的主战场是在职场,而不是在投资。

第二,保值的方法!

当然了,对于一些白领和金领来说,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其实也是可以采取一些高投入,但是高回报的投资方法,那就是房地产。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20年里,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之一,并且只要投资了房地产,都能够享受一个非常不错的回报率。

就好比2002-2018年的这几年里,房产的 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6.64%远远跑赢了通胀。

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未来,其实房地产还想以这样的收益跑赢通胀,几乎不可能。因为人口红利见顶,而长期房价的变化其实就是看人口,那么在这样红利退去的情况下,其实就会产生分化的行情。

对于那些有人口红利支撑的城市,其实才会有长期温和上涨的动能,而这些城市主要就是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之中。所以,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也有购买的资格,许多白领和金领可以考虑投资一线和新一线的房产,用于对抗通胀,拉长5-10年的周期来看,保值没有问题!

第三,升值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在投资回报复合增长最高的就是股票,有103万倍,远远高于其他投资项目。

其实在中国,甚至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因为金融市场往往是可以带来巨大收益的地方,许多经济,许多公司,许多发展项目都是需要靠着金融市场来推动的,这自然成为了升值最佳的选择。

那么,对于中国的股市来说,如何投资呢?

1、可以选择定投的方式参与指数型基金的投资;

2、可以采取熊买牛卖的策略,在熊市底部区域里布局券商ETF,因为有熊必有牛是周期规律;

3、可以采取投资成长股,坚定持有3-5年,甚至5-10年的方式进行价值投资;

所以,只要你能够在A股市场里做好投资,做好规划,不要投机,其实是稳妥跑赢通胀的,这也是普通人最好战胜货币贬值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下新时代里,新富人的资产配置图表。

很明显的可以发现,他们的资产主要都是以房地产、现金、定存,以及少量的金融配置为主。

因为他们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于职场和工作,所以相对没有太多时间处理投资上的收益和学习,自然只能靠着定存和房产来达到减少贬值基数,甚至达到保值的目标了。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房产的投资门槛太高,定存又无法达到保值,再加上自身的主动收入其实占比较少,所以,为了改变生活,为了升值,还是应该多尝试一些金融类的投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