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行原油宝事件若处理不好会不会发生失去信任挤兑提存款现象?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中行原油宝事件,很可能根本就无法处理好,但是这样也不会引发大家到中国银行集中取款。
先简单回顾一下中行原油宝事件,4月20日晚上10点,中国银行暂停了客户的原油宝交易业务,结果5月期外国原油价格暴跌到-37.63外元,经中国银行与外国芝加哥交易所确认,不存在系统问题,因此中国银行给原油宝投资客户发送信息,要求投资者按-266元人民币进行结算,导致很多原油宝投资客户出现巨额损失,有的不但把投资本金亏光,还要倒赔中国银行几百万元。
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业务其实是一款挂钩外国原油期货的金融衍生品,它属于一种高风险投资,很多投资者在五月期石油价格跌至10外元以下的时候,买入了大量的投机单,但是由于临近期货交割日期,价格暴跌后没有对手盘,导致强制平仓失效,这属于非常重大的理财损失,现在投资者和中国银行正在进行交涉。
这种情况发生后,对中国银行的金融业务肯定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种产品属于银行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和中国银行的普通存款业务有着严格的界限区隔,不会对中国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产生影响,因此是不会引发用户到银行集中取款的。
而且这种理财产品和传统的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也不一样,虽然都是打破了刚性兑付的产品,但是这种产品,因为挂钩了高风险的期货资产,因此投资风险非常高,发生亏损的几率也非常大,即便在平时炒石油的玩家,出现亏损也是家常便饭。
这次事件之所以出现了升级现象,主要就是因为亏损额度太大,根据网上报道的消息,个别人投资损失可能高达几百万元,但是真正受到影响的投资者数量应该非常有限,因为购买中国银行原油宝的客户占比非常低,全国算下来估计最多也只有几百人。
其实真正产生损失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有着较长的高风险投资经历,是看到原油价格暴跌后想炒底,就类似于股票上炒作可能退市的公司差不多,但是它们对有些规则掌握不精,再加上中国银行移仓换月时间太靠后,因此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这个事情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作为投资人对风险一定要有敬畏心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