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平的,有高峰,有沟堑,经济体中有人通胀,有人通缩,有人先富,有人贫穷。
疫情导致部分人收入下降,跟物价偏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只要不是在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收入减少的概率就大大增加,这是民营资本平均利润率低,普遍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有关。企业没有收入,给员工继续发工资就要看平时效益如何,流动资金是否充足。至于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如果没有生意,收入自然也会减少,在消费者都宅在家里的时候,显然很难避免这一结果。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为什么物价还是偏高:
1、物价高,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
广义货币基数越来越大,看起来增速降低,实际增量并没有减少多少。仅以2020年1月份数据为例,新增量高达3.66万亿元。货币多了,物价必然上涨,尤其是在房地产逐渐失去货币蓄水池作用的情况下。
2、疫情推高人力成本
农民工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冒风险返程复工,加上很多地方异地需要隔离14天,多数选择在家观望。更多的企业想恢复生产得不到批准,能通过申请的企业想快速恢复生产只能提高工资才能招到人,人力成本上涨。
3、物流运输受限,部分物资供应紧张,中间环节肆意加价
口罩最能说明问题,曾经一次性口罩一只的成本不过0.2元,现如今普遍2元一只。日产10万只口罩的口罩机二三十万元一台,直接涨价到一百三十万元。
医用口罩核心面料的中间层需要熔喷布,过去1.9万元一吨,直接上涨20倍有余,动辄四五十万元一吨。
农民大棚蔬菜不到1元一斤,运不出去发愁,城市中六七元一斤,某些城市甚至六七元一根。
商品需要流通,供需关系变化影响价格,物价回落还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