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危机中现金为王,指的是可以有能力和时机买入低估资产,并不是针对通胀而言。而事实上,每次的金融危机中持有现金而买入低估资产的,远远跑赢所谓的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水平。
从08年金融危机来看,国内的房产,国际上的美股,都是出现严重低估的典型时期。而如果在08年-09年买入房产,或者类似巴菲特在09年买入美银,都是几倍的盈利。
我国08年时,因为次贷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导致了国内出现大量断供,主要是炒房团集体资金断链而大量抛售房产。我记得那时在深圳,大量的报纸广告出售房产,常见不要首付,只要替业主接受月供即可获得房产。而事实上,当时国内风声鹤唳,没有多少人敢于买入房产。而我一个朋友在深圳,买了金地的房产,当时价格7800左右,天天被老婆骂,后来很快在09-10年涨到1.5万元。
而以15年之后来看,一个朋友的别墅和炒房的手头多套房,已经无法支付月供,只能拼命卖出,还很难卖出。最后有的赔本,有的赚一点就卖出,结果在16-17年房价出现暴涨,直接涨幅超过30-50%。
而以巴菲特为例,09年因为次贷危机,美银从40多美元跌到2-4美元,美联储紧急苏困,进行国有化操作,而美银继续暴跌,期间巴菲特买入。而如今,美银已经40美元。
而类似,总是在金融危机中买入土地和房产,或者收购上市公司。其成名战就是80年代末,收购英资资本成为现在的和记黄埔。而在87年中英谈判后港资大量出逃,引发房产抛售高峰,再度巨资买入土地和房产,最终成就了“超人神话”。
因此,从历史经验来看,危机中现金为王,指的是逆市买入低估资产,借助危机的恐慌,可以折价和买到别人恐慌抛售的资产。相对于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往往是存款受到通胀稀释货币购买力,但是对于低估的资产而言,往往能够获得数倍的盈利,自然不用考虑通胀的贬值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