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多方面的吧
一、农民
现在在农村的农民,大都是50/60年代的人。这是对土地感情深到骨子里的一群人。因为他们在最苦的年代,就是在这些土地上度过的。而80年代好不容易盼来的“家庭土地承包”,让他们再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地。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土地就是一切!
即使要土地集约化生产,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要命。他们养老靠的是就是这点儿地,如果土地集约化的同时,又不能把他们的养老问题解决,他们能同意才怪。
相反,他们的后代都是70/80/90后,深知钱才是一切,赚钱的方式千千万,种地肯定是最累,产出最低的一种,所以真正去种地的70/80/90后很少很少。
二、土地集约化的人
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经济优势的一群新“农民”。
一方面他们没有认识到,不愿意把土地出手的农民为何不愿意出手,而是单方面的认为这些农民就是刁民。
一方面他们都是当地黑白道有根深蒂固关系的一群人,总想用最低成本拿下中意的土地。
所以,凡是土地集约化是由当地人来做的,成功的很少,原因简单到就是上面两个。
而外来做土地集约的,往往都是携资本而来,只要当地势力不作梗,成功的不在少数;一旦当地势力作梗,这些强龙往往被地头蛇吃干抹净也很正常。
三、政府
对政府部门来说,土地集约化使用,肯定是利大于弊。能做土地集中种植生产,无论技术还是资本,都比农民个体强太多。
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掌权者并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
这些吃拿卡要把很多想做事的人都给逼走了,有苦不能言不说还得咽下去。
所以我们看到,一般土地集约化使用成功的地方,无论是政府效力,还是廉洁度,以及当地治安都不会差。
往往黑白两道都吃的地方,越不容易成事。好比那句:投资不过山海关,就道出了大量投资东北的投资者们的辛酸。
总之
农村土地集约使用,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好处。
重点还是处理好当事各方的利益,诉求,吃相不要太难看,也就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