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增速加快意味着通胀走高概率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主要取决于货币流向。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这些数据增加背后,表明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央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宽松,开足印钞机,大规模发行货币。通过向市场投放充足的资金,来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足,同时降低贷款成本,扶持企业,避免经济下滑。众所周知,受疫情影响,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外需锐减,内需也逐渐下降,消费意愿降低,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国家通过金融资产力挺实体企业,避免实体企业遭遇暴击,引发经济衰退。
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势必会引发通胀,造成物价上涨,但是是否大水漫灌,取决于货币流向,如果不加以引导,那就是大水漫灌,如果央行分流,那么就是定向投放。国家希望将货币投入实体企业,提振实体经济,资本流入金融市场,A股可能先受益。资本逐利,如果楼市表现强劲,货币也会流入楼市,但是国家政策加码,全国房价也并未出现大范围上涨,并不被资本看好,股市比楼市更可能获得资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