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 “拆弹能手”再啃硬骨头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本报记者 陈莹莹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召开干部大会,党委书记郭树清代表新组建的党委班子作了表态发言。履新的郭树清踏上了再啃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业协调监管“硬骨头”的新征程。

“拆弹能手”新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业内人士认为,敢于“亮剑”的郭树清接下来将面对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以确保机构组建和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例,正如郭树清所说,各个部门各级机构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统筹协调、强化沟通,一如既往地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机构改革期间,要确保职责调整和日常工作无缝衔接,特别是要确保金融监管服务、重大风险处置等方面工作正常开展。

在保险领域,郭树清也面临治乱象、防风险的重任。目前保险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涉及偿付能力、流动性、公司管控等方面。对此,郭树清应该不陌生。从1986年借调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工作开始,30多年的时光,使郭树清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不论是成功带领建设银行股改上市,还是任证监会主席期间的铁腕整治、在山东省任职期间的地方金融改革,都显示了郭树清的“拆弹”能力。

整治金融行业乱象、遏制金融交叉风险、清理影子银行、引导银行业和保险业进入更为良性和规范的轨道,“拆弹能手”郭树清无疑任重道远。

敢于“亮剑”

除“拆弹能手”外,郭树清还被媒体称为“郭旋风”,起因是他任证监会主席期间,平均7天发布一则新政,重大政策“周五见”。这样的风格也延续至他任银监会主席期间。

2017年3月,银监会系统提出了70项制度调整政策。其中,对银行业影响最为深刻的是4份银监发文和4份银监办发文,开启了“三三四十”风险专项整治。

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主动披露弥补监管制度短板的26个项目。随后,结合银行业风险特征、突出问题导向,银监会又研究补充了若干项弥补监管制度短板项目。此外,对于银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银监会还适时补充了41项针对特定机构和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目前,大部分规制已陆续出台或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表示,一年来,银监会每一项规制的出台,在外界看来似乎简单,但背后都是郭树清带着相关负责人反复研究、反复做测试,对外发布的时间点也选择在每周五收盘之后,尽量将对市场的负面冲击降至最低。

敢于“亮剑”、勇于“打板子”是2017年郭树清主政银监会期间的关键词。事实证明,一年多来,银行业治乱象、补短板成绩斐然,没有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

数据显示,2017年银监会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罚款合计3759.4万元,并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银行业经营发展呈现积极变化,资金多层嵌套、盲目加杠杆等不规范行为有所收敛,创新业务持续回归理性,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合规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初见成效,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监管姓监”防风险

在“拆弹”“旋风”的背后是坚持“监管姓监”、严防风险的责任和担当。“监管姓监”就是要将监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而不是单纯的做大做强,就是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弥补监管短板,切实解决产生乱象的体制机制问题。

专家表示,在部分金融监管领域,对监管定位的认识上有偏差,成为乱象滋生、脱实向虚、监管套利的原因之一。同时,金融风险积累和暴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趋势和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之间矛盾突出。未来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适应综合经营发展趋势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抑制金融控股公司和控股公司和地方金融集团过快扩张,防止脱实向虚趋势加剧。(下转A02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