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被非法盗刷案例偶有发生,作为发卡行一般是根据自身利益需要,竭力推脱责任,以减少经济损失,但只要持卡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及收集完整证据,通过法律手段最终完全可以受到全额赔偿。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数十起类似案例中,绝大多数持卡人得以受偿,可以足够证明。
事件回顾:2018年12月12日,小李起床后发现收到数十条短信,显示自己在工商行玉溪某支行办理的借记卡,在美国被盗刷25次,其中消费14笔,取现3笔,还有2笔POS消费预授权,总计金额191842.17元。而自己却身在云南,借记卡也随身携带。发现被盗刷后,小李马上到附近银行支取了剩余资金,并向银行反映情况并办理了挂失手续。然而,挂失次日小李又收到2笔预约消费通知。虽然小李多次向银行主张权利要求全额赔偿,但银行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于是向云南云南红塔区人民医院提起民事诉讼。
银行推脱的理由表面上看也很合理。比如办卡时已经告知客户妥善保管银行卡和密码,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提示义务;银行卡在有密码交易时,其行为视同本人行为;银行卡交易必须同时持有卡片和密码才能成功等等。在一些外行人看来,这确实很有道理,银行应该免责,责任由客户自行承担。
但是,云南红塔区法院的最终判决:工商银行全额赔偿小李损失本金191842.17元,并以此为基数赔偿从201812月13日开始的利息,利随本清。这次判决不仅狠狠打了银行的脸,也再次提醒广大储户,盗刷并不可怕,只要采取了有效措施和收集证据,赢得官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发现盗刷,我们该做什么?根据紧要程度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立刻致电银行客服,进行银行卡(存单,折也可)口头挂失,止付冻结账户,防止资金继续被盗。这是储户应该采取的主动防范义务,而不要听任不管,消极对待。
2.及时就近到附近ATM或POS等自助设备进行查询或交易业务,并打印小票,以此证明银行卡随身携带,并未被他人持有。
3.到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立案,并索取立案回执,以供呈堂证供。此案中小李显然少了这个环节,对于庭审不利。
只要做到以上三步,你至少赢了官司的90%,事实真实,证据完整清晰,且形成闭合证据链,让银行无懈可击。
对于盗刷案例,银行输掉官司至少有三个致命缺点:1.自助设备无法识别伪造卡,这是银行硬件防伪能力不足;2.当非法盗刷连续交易时,银行没有发现并发起阻止防护程序,这是银行预警系统不够完善所致,没有尽到保护存款人资金安全义务;3.客户密码是否泄露,银行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实施抗辩。
总结教训:
别心痛每月2元的短信费,它不仅是自己掌握资金流动的工具,也是防盗措施之一。
发现被盗刷,第一时间不是报警,而是挂失冻结账户,阻止盗刷继续发生。
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和保留证据,大胆以法律手段进行维权,讨回公道,而不是胡搅蛮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