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困境.
大部分研究员只研究大公司,因为研究员也是喜欢大主顾的,大的基金公司,因为规模和流动性的关系,只能固守在指数成分股或者大蓝筹股中,如果一个研究员,拿出来某个不知名的小盘股,甚至都没有主顾会感兴趣,因为一个表现优异的小公司,即便是大幅度上涨,对整个基金的净值贡献,也是微乎其微的.
2、基金经理的个人风险.
基金经理倾向于随大流,买入知名蓝筹股,如果买了IBM,然后它的股价下跌了,客户和老板的问题是:“该死的IBM公司最近是怎么搞的?”但如果买的是某个不知名的公司股票并且下跌了,他们就会问:“该死的你是怎么搞的?”
3、多样化的风险.
投资业绩多样化,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如果两个客户,从同一个基金公司买了两个不同的产品,结果基金业绩出现明显的差异,那么基民就会质疑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而且基金公司也会陷入利益输送的道德风险里.
4、股票池的问题.
最可怕的是,真正纳入股票池的,往往还需要经过投资委员会的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委员的一致同意,那么纳入股票池的,往往是股票里面的“老好人”.因为众望所归,往往是平庸至极.
5、掩埋罪证.
相比较直接销售给老百姓的公募基金,很多社保、养老、保险、信托基金的经理人,还要经常受到投资人的拷问,最最难的,是向投资人解释,为什么这个股票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