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商品期权实现稳起步,原油期货上市脚步临近,期货投资模式日益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谁拥有内功深厚的各类人才,谁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培养周期长、人才流动率高是期货行业一直面临的难题。随着新业务的逐渐深入,专业化核心人才缺位现象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
全行业流动性居高
目前,风险管理公司面临两个普遍性问题,一个是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另外一个是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随着风险管理业务的进一步深入、商品期权做市的逐渐展开以及未来原油期货的上市,公司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永安资本总经理刘胜喜说。
在刘胜喜看来,造成人才缺口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整个期货行业人员流动性较高。 当然,不同地区人才流动性也有所差异。上海地区流动性强,浙江地区人员流动相对不大。 二是新业务不断增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 比如期权做市这项业务,在国内懂的人不多,从国外引入也比较困难,期权团队基本都要公司自己培养。
期货行业人才流动性到底有多高? 2016年期货行业人才流动率为17.9%,仅次于信托和基金,在金融行业内处于中位偏高。 日前在第十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国际韦莱韬悦中国区奖酬业务总经理、首席顾问沈恬如是说。
人才流动性大的一个原因是薪酬激励不足。沈恬表示,2016年期货行业总固定薪酬涨幅和总现金薪酬涨幅在金融行业均处于中位偏低,并且2017年预期调薪率均偏低,不利于留住优秀人才。薪酬结构上,期货行业平均薪酬固浮比为64∶36,浮动薪酬占比较低,也不足以有效驱动业绩。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不同期货公司之间流动,迹象显示这些期货专业人才流向还集中在两点:一是流向私募,这是长期困扰期货行业的一个问题。二是流向场外。据了解,近几年来,国内涌现出不少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场外交易清算平台,其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各部分一线业务人员,有不少都是从期货行业出来的。
专业化人才青黄不接
物以稀为贵,无论期货公司还是投资公司,有实操经验的期权人才都是各家争抢的 香饽饽 。 期权做市是一项新业务,国内懂行的人非常少。不少期货公司从华尔街和台湾引进团队,继而搭建系统,培养属于自己的团队。很多做市商的核心成员都是在台湾或国外具有实操经验的交易员。 某做市商团队高管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此外,原油期货推出的脚步越来越近。业内人士表示,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成熟的原油期货,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这种空白首先体现在专业化人才上,备战原油期货,第一步是培养和搭建人才体系。(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