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老王准备回家跟二叔养猪的段子:“春节回家,本来年后准备跟着二叔一起在家养猪。谁想到最近猪价一天天掉价,原本想着扩大养殖规模的二叔突然不吭声了,我只好再次出来找活儿干了!”老王无奈地说道。
春节过后,猪价出现大幅度下跌。据农业部监测,1月22日-1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5.68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5.06%。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0.45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4.86%。2月19日-2月25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4.58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6.78%。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19.41元/公斤,较2017年同期下降14.68%。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如果国内生猪期货上市,有望与玉米期货、豆粕期货共同抗击“猪周期”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此外,中小养殖户应向规模化发展转型。逃脱养殖户一直以来“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怪圈,缓解养殖业沉重的经营压力。
A股市场上,与生猪相关的股票近期也表现不佳。Wind数据显示,猪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下跌7.06%。
中粮期货生猪研究员熊宽表示,造成此次猪价下跌的核心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行业从2015年5月开始扭亏为盈,持续的盈利推动规模猪场尤其是大企业扩张产能;其二,产能结构优化带来行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突出特征就是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其三,出栏体重提升和生猪出栏效率提升致猪肉供给增加,而猪肉消费基本平稳,甚至小幅下降,叠加进口猪肉影响,造成猪肉供应过剩。
破解价格怪圈与避险工具的缺乏
近年来,养殖者频繁地体会着生猪市场的冷暖交替。一般而言,“猪周期”运行轨迹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通常会在2-3年循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