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是如何形成的?过度的上涨,或下跌就会带来市场的做空和做多的预期,买入开仓后的交易者如果得到市场的验证,就会加强买入的信心,会继续加仓买入,这样更加强了“多头,或空头”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基本面就会因价格的大幅上涨,或下跌之后,供需的不平衡,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在政策的配合下,有时可能是一些偶然性的事件就会推动一波趋势的形成。这些因素合起来,就会形成“推动力”。
更多的交易者看到机会后就会跟随趋势的方向买入,这作为新的力量会进一步推动趋势的延续。在这种资金、市场、后市预期三重叠加效应的影响下,市场就会形成一波大的趋势。无论是2010年的棉花、还是2016年的焦炭黑色系趋势的形成,都是这样的逻辑。
具体总结来讲,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买入、或者卖出的预期促使左侧交易者买入,得到市场验证后会加强信心。
第二个阶段:产业政策会在价格偏离供需过于极端时出台,助推行情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趋势跟随者看到机会,新的资金进场,形成合力推动趋势进一步延续。
有时可以发现,由上涨转为下跌的趋势往往迅速而猛烈,时间短,力度大。而下跌转变成上涨的趋势则很漫长,并且力度较弱,运行时间非常长,为什么会这样呢?
市场有个故事这样来形容,从帝国大厦一楼到三十楼可能需要30十分钟,那么从三十楼到一楼可能仅需要三秒钟,自由落体总快过向上拉升。
当市场由下跌转为上涨时,对上涨信心不够坚定的交易者,会在调整时平仓,多单平仓就会加剧市场的调整。如果想涨到原来的位置,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推动,这就是为什么上涨趋势形成非常难,而下跌趋势则很容易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