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之后,债券市场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利空因素在增加,市场的波动也在加大,不过债券牛市依旧。
每日观点
股债齐涨,大宗震荡。周四债券市场交投继续冷清,央行逆回购7天300亿、14天200亿、28天200亿,逆回购到期1650亿,净回笼950亿,虽然公开市场净回笼持续,但盘后央行公布开展4370亿MLF操作,体现继续锁短放长的意图。资金面维持宽松,资金利率继续下行。早盘长端利率活跃券收益率小幅低开,随后与周三一样,全天维持1bp的区间震荡格局,国债期货高开后亦维持震荡格局直至收盘。整体来看,活跃券16国债17和16国开10较前一个交易日分别下行1bp和1bp至2.726和3.129,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612和T1612分别上涨0.08%和0.16%。商品期货涨跌不一,黑色系继续上涨。股市交投明显活跃,权重股集体上涨带动大盘上行,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84%和0.32%。
10月份之后,债券市场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利空因素在增加,市场的波动也在加大,不过债券牛市依旧:
1)联储加息因素已经被Pricein到市场中了,美元大概率短期见顶,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弱有利资金面。尽管从11月份的议息会议声明来看,加息的概率在上升,但是从美元的表现来看,最近几个交易日美元累计回调2%左右,市场认为未来的加息对美元的支持作用在下降。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基本已经见顶,未来创新高需要市场对加息节奏的预期发生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12月份兑现加息之后,2017年联储大概率还是会重演今年的纠结。美元一旦走稳,对人民币有支撑作用,年内的贬值压力基本释放完毕,汇率因素对资金面的压制力量会减小。
2)房价和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胀回升预期。商品价格的反弹与供给侧调控有关,涨幅远远超过基本面改善能够解释的程度(当然由于涨价带来一部分工业企业效益好转本身也是基本面改善的一部分),除了会挤出中下游的需求以外,还可能由于政策方向逆转增加供给而导致商品价格见顶。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除了“投机性”资金的情绪以外,有限购和改善性需求释放等“实际”因素造成,也有汇率贬值、通胀预期等“名义”因素造成,随着地产调控严格(二套房的杠杆被大幅调低),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受限,房价涨幅远超收入增长带来的流动性约束,叠加后期可能的供给释放,目前的“供需”僵持的局面很可能被打破。我们认为,房价短期向下的风险要大于继续向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