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间,银行间市场清算所发布公告称,当天是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博源集团”)2016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代码:011699358,简称:“16博源SCP001”)的付息兑付日。截至今日日终,银行间市场清算所仍未足额收到博源集团支付的付息兑付资金,暂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
“16博源SCP001”发行于2016年3月7日,发行规模11亿元,发行利率6.6%,期限270天,本应于12月3日到期兑付(遇节假日顺延至5日),到期应兑付本息11.54亿元。
12月2日,距离兑付日不足两个工作日,博源集团发布的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提示公告姗姗来迟。博源集团称:“由于公司流动性不足,资金链紧张,原计划的资金筹措方案目前尚未落实。”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黄文涛研究团队认为,现金流紧张均是债券违约的直接原因,最近的几例违约无不如是。“15冀物流CP002”和“15机床CP003”违约均声称是技术性原因,前者称违约是“由于公司应收账款系统归集操作原因”,后者称“由于技术性原因”偿付资金未能足额划付。实际上若考察这两家违约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均可得出技术性原因仅是表象,违约反映的是二者现金流紧张的事实。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团队也认为,现金流始终是企业偿还债务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保障,考察现金流情况一方面要关注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情况,同时需要关注企业筹资能力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现金流波动。对于盈利能力下滑、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企业,需特别关注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再融资空间,博源集团由于资产受限规模占比较高,导致再融资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1尚有27亿存续债券
博源集团原名内蒙古博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伊化持股会改制设立而来。2003年,伊化集团政策性破产后,2004年4月8日,伊化持股会改制设立为内蒙古博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几经增资扩股,博源集团变为了由38名自然人、3个法人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8.1亿元,法定代表人戴连荣。其中,戴连荣本人持有博源集团15.30%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为戴连荣女儿戴昕,持股比例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