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监管和外资银行助力,保本理财占比小升,多项结构优化已现,收益率反而大增,核心原因在投资端。
首先,从非标类债权投资和债券投资的占比看,2017年债券投资占比位于42%——43%之间,而非标类债权投资则略高于16%,且对于,债券、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等标准化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比重年末为67.56%,比年初小幅下降1.63%,因此投资标的结构上并没有明显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存量理财规模的结构已经在发行机构、发行对象和产品属性上出现优化,此外,从新增理财的角度看,新发理财的风险偏好,也向中低风险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理财结构从高成本端向低成本端转移,但收益率却继续走高,一方面,根据理财报告,2017 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中枢上升80bp,从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3%左右。另一方面,收益率落在[5%,8%]的区间的理财产品数量占比,从年初不足3%,上行至34.33%。
更进一步,银行资产行为决定其负债取舍,当前负债规模不减,但价格明显提高,代表了资产端仍然有高收益资产与之对接。由于理财登记系统于2017 年初对理财资金投向的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部分资产分类与过去年度发布的理财市场报告不具可比性,我们主要对比2017年的两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