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机构增持国债,而政金债和信用债的投资存在分化
从托管主体的行为上看,商业银行区别对待利率品和信用品。7月商业银行增持国债近1000亿,而减持信用债(包括: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4类,下同)654.1亿,降幅为今年以来的最大值,政金债的持仓基本不变。
对比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两者对国债的投资行为基本一致,但对政金债和信用债有所分化。7月,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同)和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3类,下同)分别增持国债327.6亿和388.3亿,而对待政金债则存在差异,中小银行增持近500亿的同时,全国性商业银行则减持424.8亿,这和中小银行的交易属性更强有关。此外,全国性商业银行减持信用债579.1亿,而中小银行信用债的持仓规模基本保持不变。
境外机构和外资行无惧汇率波动,继续入场国债。2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贬值趋势,但我们发现,自去年下半年起,逐月增持国债,且增幅保持扩张趋势,7月增幅为651.1亿。同时,外资银行7月也增持国债近300亿。这表明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境外资金尚无抽离国内债券市场的迹象,汇率因资本流出而遭受加速贬值的压力尚可,只不过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就看各位如何进行更好的操作了,难道说不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