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微信与支付宝的跨年大战终于接近尾声,一边是热度不减的“集福字”,一边是遍地开花的“红包雨”。2017年,我们早已习惯了移动支付市场两强相争带来的种种福利。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银联突然搅局让这场年末的抢人大戏变得悬念重重。
商业银行上演大“合纵”
看着日渐兴起的移动支付市场,长期扮演“吃瓜群众”的银行似乎突然想通。不久前,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银联推出了"云闪付"APP。据介绍,这款“银行业统一APP”是由银联与各大商业银行共同开发建设,一起维护运营,其规模堪称银行业的一场“大合纵”。不过从服务内容上来,它似乎更像是支付宝的翻版,具备购物、缴费、存取等多种功能。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设计毫无竞争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为了给这次首秀营造氛围,各大银行当真是下了血本。节日期间,但凡使用这款APP的用户每天均可领取多个红包奖励,其金额也是相当可观,8元到2018元不等。不仅如此,红包的获得渠道更是与众不同,除每天可领的签到红包之外,转账、收款、开户都能得到奖励。据官方透漏,云闪付活动第二天就发出了1000个左右的2018元红包,目前还有差不多一万个2018的红包待领取,想想是不是有点小心动?
腾讯、阿里掀起用户之争
2014年,腾讯与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较量正式展开,从当时的数据统计上看,支付宝凭借稳定的基金申购额、强劲的移动电商增长、日益扩张的用户群体,斩获了82.6%的市场份额,可谓全面领先。当时甚至有人预言:只要支付宝自己不作死,单纯的市场竞争已经无法改变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格局,即便是腾讯也不行。然而谁能想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如今,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微信慢慢蚕食,据易观统计,2017年第3季度,支付宝占比53.73%,腾讯金融占比39.33%;短短几年,腾讯为何能够弥补如此大的差距?
2014年年初,支付宝首推余额宝,引发了不小的社会效应,堪称移动支付领域的一大创新。恰巧在同一年,微信红包一夜爆红,通过节日运营展现出它强大的潜力。如今微信红包热度有增不减,而余额宝却在各种P2P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击下泯然众人矣。
随着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支付宝所能依托的电商能量已经基本耗尽。在此基础上,新零售等概念的提出迫使传统线上平台开始向线下转移,电商出身的阿里显然不擅长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线下场景缺乏对微信支付的压制力。
银行插手市场前景不明
“原来中国传统银行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互联网企业看到这一点后,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了改造升级。”在业内人士看来,支付宝曾经的地位之所以稳固,原因在于余额宝内存储着大量的客户资金。把银行卡的存款转移到到支付宝里,既方便交易又能拿到利息,加之后来花呗借呗相继出现,才“打得”银行毫无还手之力。现今余额宝已经退潮,央行更是频频剑指支付宝,从高杠杆问题到禁止“烧钱、补贴”,“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政策和对手步步紧逼,纵使马云也会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