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走势方面,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贬值,USDCNY收盘价为6.9430,波动区间【6.4480,6.9598】,较2016年年底的收盘价6.4938高4492个点,全年人民币贬值6.47%。交易中心USDCNY中间价收于6.9370,较2016年底的6.4936高4434个点,全年贬值幅度为6.39%。
在2016年1月初始人民币快速贬值900多点。之后至4月末,人民币迎来阶段性升值,USDCNY最低到达6.4480。从5月初开始,人民币重现贬值压力,至6月末英国脱欧公投事件推波助澜,USDCNY最高至6.7000上方。10月初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后,人民币贬值加速,期间美国大选行情引致外围市场动荡,USDCNY跟随美元对其他主要货陡峭走升,最高成交在6.9592。2016年末最终收于6.9430。CFETS指数从100.94到94.83,显示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在2016年弱势下跌。境外USDCNH基本位于USDCNY之上,大部分交易日价差在400点以内。
1.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透明,利于化解人民币单边预期和行情。目前人民币已经形成一套透明的中间价定价机制。基本原则为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推算当日中间价与上一中间价调整幅度,根据调整幅度与前一日收盘价得出当日中间价。该机制使中间价既能反映人民币市场供求关系,又能包含国际市场波动情况。这一机制被视为811汇改的延续,对于引导人民币双向波动,化解单边预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2.受强势美元和境内外汇市场市场供求关系的双重影响,人民币走贬。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贬值幅度为6.39%,CFETS指数贬值6.05%,BIS指数贬值5.38%,SDR指数贬值3.38%,显示在市场购汇力量较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也呈弱势下跌。2015年811汇改,特别是2016年初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明确后,人民币走势与国际市场联系愈发密切。2016年全年美元表现强劲,美元指数全年上涨3.7%,尤其是年底时美元升值非常明显,主要币种对美元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跌,人民币难以独善其身。
2016年银行代客结售汇仍是持续的逆差,全年逆差3377亿美元,月均281亿美元。2015年逆差总额5142亿美元,月均428亿美元。代客结售汇逆差额较2015年已有很大缓解,但持续存在的贬值预期使美元对人民币价格不断抬升。
3.人民币贬值预期分析。当前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而贬值预期的驱动因素有:一方面中国经济当前处于L型的缓慢触底过程中,与美国已经明显复苏的经济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个人财富配置引发资产分散化的需求,带来个人购汇需求;企业客户会减少外币负债,留存外币,或者提前锁定未来付汇,这在当前贸易顺差情况下却在银行间市场体现为结售汇逆差。当基本面与资金流动表现一致时,会加强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当这种预期促使人民币贬值时,又会反过来加强贬值预期。但是,市场参与者的贬值预期往往是脆弱的,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预期会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