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科技股,败也科技股,6月27日美股收跌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股集体下挫。不过,对于科技股仍然信心百倍,科技股定海神针作用仍有后劲。科技股下挫,主要是特朗普限制科技投资原因,这种做法是严重背离国际趋势的,应该会做出调整。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看点从股市转移到汇市,美元已经连续几天大涨,最近两天可称为暴涨。6月27日美元指数上涨0.8%,至95.39。新兴市场货币已经出现普遍性下挫,甚至大挫。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带来的风险要远远大于股市下挫的风险。提醒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应该有所充分准备。
中国目前采取的应对美元升值的措施是非常正确的。不再过度干预汇市,让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决定汇率走势。这是中国有自信、有底气、有信心的体现。而这种底气、自信并不是自吹自擂、盲目乐观、自我陶醉。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与数据支撑。
从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目前经济遭遇到很大困难。投资下滑,政府主导的投资开始下降,房地产投资也出现回落;消费升级换代造成供需难以有效衔接与对接;出口遭遇到贸易战影响较大。不过,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4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雄厚资本,百姓整体性富裕起来,给13亿人口的消费奠定了基础。有全球人口最多的消费群体拉动,这种经济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我估计,今年GDP增速最低在6%,这对于经济体量全球第二的中国来说已经不容易,对于全球来说,这个速度是很高的。有这么强大的经济基础,人民币面对美元升值压力,出现一点小波动在所难免,但出现大闪失的可能性不大。
从真金白银的家底看,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有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些美元等储备资产,都是央行发行货币负债性买回来的。在央行负债科目下形成了外汇占款。
货币贬值带来风险逻辑是:美元升值—本国货币贬值—资本流出—外汇储备下降—固定汇率体制崩盘—股债汇三杀—金融风险全面爆发。香港是盯住美元有浮动的固定汇率制,中国是有浮动、可控制的半市场化汇率体制。在全球各个国家中中国的汇率机制最独特。但总体靠拢市场机制。关键点在于第四步,外汇储备持续下降到外储秏干后,外汇体制立即崩盘,金融风险就会全面爆发。也就是说,抵御美元升值带来的货币汇率风险必须有足够的外汇储备。1997泰国泰铢汇率风险爆发,就是索罗斯做空泰铢最终秏干了泰国储备。1998年元月索罗斯袭击香港,差点把香港储备秏干。最终有大陆支持,才度过难关。而那时,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也非常有限。
今天的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储备大国。如果第一储备大国都抵御不了汇率冲击,那么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早就趴下了,汇率早就崩盘的无影无踪了。这就是这届央行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的原因与底气。
根本出路在于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一要加快,二要彻底。有人担心,汇率、人民币完全市场化自由兑换风险更大。这个风险大,主要看对“谁”,对哪种国家治理团队。市场机制是个优胜略汰的体制,对于治理完善的国家,治国能力强的团队,市场机制健全、透明、公正、完善的国度,市场越开放,市场化程度越高,在比较优势中获取红利越大,越不惧怕任何风险与冲击。
汇率、货币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基本都没有汇率风险的担忧,包括俄罗斯在内汇率、货币都是完全市场化的。完全市场后就把风险甩给了市场,而不是危机到主权国家,由市场来自由出清。
市场机制由于透明度高,优胜略汰约束强,倒逼一个国家当局,一个企业主,只能干好,不能做孬,否则小小的风浪与冲击都会使其垮掉。
不开放,不尊重市场规律,瞎折腾,瞎指挥,朝令夕改,政策不可预期,言出即法,言出法随,自导自演,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盲目乐观,这才是最大的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