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存钱的?存钱是为了干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1:00 来源:网络投稿

对于年轻人而言,存钱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积累第一桶金,看起来有点笨,但却是财富积累最有效的方法。

多数人的人的第一桶金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靠一点点攒的。

而还有一部分人存不下钱的原因,就是掉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举个例子,大家应该都读过的一本小说,100年前莫泊桑写了一篇《项链》。

故事的女主人公马尔迪尔原本过着质朴安稳的小日子。

虽然是普通人的命运,可她却内心住着一个小公主,她觉得她这一生要为精致的生活而活着。

只有上流社会的华丽服装,价值连城的珠宝,精雕玉琢的玉质器皿才配得上自己。

她嫌弃着生活里简陋的家居装置,编织粗糙的衣服,逼仄的空间,还有一锅肉汤就能满足的丈夫。

为了在晚宴上艳压群芳,她向朋友接了一条钻石项链,晚会结束后发现项链丢了,只要借了高利贷赔给朋友一条一模一样的。

高利贷的利息增长速度让她不得不收回旧借据,另立新的借据延长还款时间,最终用了10年的青春和劳动,为了自己的虚荣买单。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克制欲望,摆脱消费主义,学会存钱,这才是掌控自己人生的核心;如果你是大富豪,这个话当没看见就好。

普通人拼命负债消费,学不会延迟满足感,就一定会被别人控制。

斯坦福有个棉花糖实验,讲的就是延迟满足感。

实验选取500多名四岁的儿童,给他们每个人一块棉花糖,明确告诉他如果马上吃掉,就没有第二块了,如果15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得到两块。

实验结果显示,当他们18岁时,等待时间长的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超过等待时间短的孩子,而且差异非常明显,并且他们的自律性和抵抗诱惑的能力,社交能力和体质指数都更胜一筹。

对于延迟满足,头条系创始人张一鸣有个经典的说法。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斯科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被张一鸣列为影响他最深的书之一。

书里极度推崇观点之一就是”延迟满足“,而延迟满足与本题对应的“存钱”就是一层道理。

延迟满足感意味着你在对抗人性的弱点,放弃对暂时性安逸的享受,放弃对消费主义的追逐。

在你的脑海里,重新设置了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你首先去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张一鸣是有着很强自制力的人,时时刻刻记得延迟满足感的重要性。

有意思的是,他创业的方向却是吸引那些延迟满足能力低下的人。

延迟满足感低下,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你会越来越缺乏耐心,只接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不再进行自主思考,电影只看高潮部分,书也没法专心看完;

慢慢会发现自己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精神。

遇到上述问题的人也很容易被消费主义捕获。

消费主义像吃糖,小孩子时候糖吃的越多,越克制不住的喜欢甜食的欲望,越难学会延迟满足。

如果小时候吃的甜食较少,那么成年之后对甜食的渴望也会相对小很多。

上一辈人物质条件改善,但文化水平有限,容易把孩子惯出种毛病,表现好,要表扬,要吃糖。长大以后这种性格的延伸,就是消费主义。

即时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及时奖励自己,对应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消费方式。

这也是从90后这代开始消费主义能盛行的基础。

消费主义盛行以后也带火了不少新消费模式,比如一成首付弹个车之类的公司

“你要换个车,你要换个车,你要换个车。”

“你要开好车,你要开好车,你要开好车。”

“你要对自己好一点。”

直接恭维你,告诉你,你应该过更好的生活。Yes,Youdeserveabetterlife.

怎么去过更好的生活呢?不是努力工作好好攒钱,而是借钱消费。

要知道,富人借钱多数是投资,从不借钱消费,穷光蛋才想着借钱消费。

学会延迟满足,学会攒钱才是年轻人脱离负债泥潭的开始。

很多人总是问怎么存钱,怎么财务自由?

其实对于多数刚起步积蓄不多的中产和年轻小白,除了努力提高收入,开始阶段唯一的理财就是减少没必要的花费,控制好自己的消费欲望。

有了一定资本积累以后,才有学理财投资技能的基础。不然没钱模拟理财么?

理财投资本身是智力的游戏,有了资本以后试着去触探自己智力的边界。

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争斗,和时机赛跑,不但能缓解焦虑感和不安全感,预期或超预期的实现也带来了很多乐趣。到了这个阶段,你会发觉人生豁然开朗。

而网络上常被人挂嘴边的财务自由,对多数人顶多只是个梦。

不掌握生产资料(存钱),不能创造被动收入怎么可能财务自由。

疲于奔命的中产阶层被自身欲望驱赶,被阶层身份拖累,被消费主义捆绑,总有个日思夜想有朝一日能拥有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钱可以随便花的财务自由梦。

底层人民忙于生计无法向往这种自由。

富裕阶层估计是太忙于赚钱,根本没闲工夫去享受那份传说中的自由。

中产和白领是财务自由梦的主要捕获对象。

梦不是不能做,也许少数运气好的人会美梦成真,但多数人还是要清醒活着不是么。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在现有的基础上怎么提高被动收入,怎么增加积累才是多数人该考虑的,而不是动不动就去想啥财务自由。。

最后想说一句话,人生从坦坦荡荡的说出“买不起”三个字,才开始脱离消费主义陷阱,得到真正的自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