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7:51:00 来源:网络投稿
原因还是挺多的,每个人都有这种情况。
1、抗权威
说个自己的经历。高二上政治课,因为一个观点和政治老师发生争执,结果老师直接摔书而去,而我则被班主任拉去好一通训,核心就是“听话、少看书籍报纸”。
这给我后来的一些经历和决断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也养成了犹豫不决的毛病。用朋友的话来说“明明是一个有思想,有想法,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就是有时候优柔寡断……”
我国的教育方式是“听话”。所以,从小就缺乏了一种鼓励发言,鼓励表达自己的氛围。家里听家长的,学校听老师的,工作听领导的,社会上听权威的。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思维。实际上,一个人要有独立的观点和思想,是需要在不断的交流中构建起来的。但是不允许表达和在有限范围内表达,就让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恶魔。一旦这个这个恶魔放出来,没有良好的引导为思考,就容易形成偏激的言论和思想。
说白了,骨头被打断了!
2、互联网可以随意发声带来的声音解禁
没有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基本就是书籍、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文件、核心人物。
对于大多人来说,这种信息几乎都是单向传播途径,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甚至文件,因为属于国家管制的信息渠道,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渠道的信息都是刻意筛选过滤过的;而核心人物这种信息,要么就是单位公司领导、家里的长辈、学校的老师、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有权力的人物,这种信息往往是带有命令性质的。
所以,一到了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知道网络可以随意发言后,我们突然发现各种声音嘈杂。甚至很多人不顾事实,不讲道理的说话。
3、没有发声渠道
如同前面说了,过去的信息很多都是单向传播,个人的意见往往被压制。所以到了互联网时代,无论老幼,都有了发声的方式。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的发声几乎没有理由可言,完全就是为了争个嗓门大,犹如泼妇骂街一样。
记得某一年,因为一个观点上的分歧,和一个群友在一个微信群里面辩论,到最后相互人身攻击,前后两个人的言论将近2万条。现在想想,就是为了争一个高下,关键对方还是某知名大学的博士生,也会犯这种错误。
4、没有思考力和自止力
大部分人没有思考力源于没有自止力,因为有自止力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很多争辩没有意义。一旦能够知道自己的争辩没有意义,实际上就是一种思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还有思考力,真正有自己想法的人,往往都是不屑于去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