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过一段时间社保工作,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都知道,我国职工养老保险交费按照300%的比例封顶,这是什么意思呢?
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基数是按照自己上年度的工资,但是当自己上年度工资过高的时候,就被封顶了,封顶的标准就是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
比如我的一位领导上年度年薪是36万,但是我们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只有7.2万元,月均6000元,那么他今年每月就只能按6000×3=1.8万元的基数缴纳。
这就是说无论你的工资有多么高,缴纳养老保险的额度最多只能是社会平均工资缴纳标准的三倍,目的是为了避免退休后养老金差距过大。
那么,如果一个人一直按300%的比例缴纳,退休后的养老金能有多少钱呢?
我认识的一个国企单位的领导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缴纳个人养老保险的,从缴费一开始就是按最高比例交纳的,2019年正式退休了,退休后养老金大约为1.1万元,另外单位还有30%的退休津贴,再加上企业年金和其他补贴,退休后全部收入大约为1.46万元左右。
其实个人退休金除了和个人缴费基数、比例有关系,还和个人的工龄有关,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工龄可以算作视同缴纳年限,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领导,他的工龄达到了42年,其中视同缴费年限为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