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朋友問,像紅利指數基金的估值這幾年都沒有變高過,會不會以後估值一直都很低,那收益來自哪里呢?會不會賺不到什麼錢?
其實對定投來說,低估是有利的。
假如說我們每個月都要去超市買菜,你是希望超市的菜價上升還是下降呢?很明顯,如果要每個月都買菜的話,菜價下降更有利。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份額。
定投指數基金也是如此,如果每個月都有新的收入進賬,那這些收入也要投資到指數基金上,自然是指數基金越便宜越好。
如果估值始終在低估區域,是不是指數基金就不會漲呢?
雖然我也希望定投的時候指數基金會不斷下跌,但是很遺憾,指數基金即使估值處於低估區域不變,也是會上漲的。
以上證紅利指數基金紅利ETF為例。
當前上證紅利的市盈率是8倍左右,跟2013年4月份的估值差不多。但是從2013年4月份到現在,上證紅利的指數基金紅利ETF,考慮基金分紅後的基金淨值從2.042元,上漲到3.21元。上漲了約57%。
2013年6月份,紅利ETF估值是8左右,處於低估;到2016年1月份,紅利ETF估值還是8左右,仍然處於低估。但紅利ETF基金淨值上漲了57%。P=PE*E。按理說指數基金的上漲幅度應該跟市盈率上漲*盈利的上漲幅度差不多。
同期市盈率沒有變,但指數上漲57%,難道說盈利上漲了這麼多麼?
其實並沒有,如果看一下盈利,因為這幾年國內經濟不景氣,紅利指數背後的公司的盈利從2013年到現在也沒有增長多少,大約盈利上漲了15%。
所以就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市盈率沒變,盈利沒有多少上漲,但指數基金卻漲了57%。
這個多出來的上漲是從哪里來的呢?
其實這部分收益來自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地方:指數每年會有兩次調倉。每次調倉的時候,紅利指數會把股息率變低的挑出去,換股息率更高的進來,持有股息率最高的50只。
短期裏股息率變低往往是因為股價上漲,股息率變高往往是因為股價下跌。所以每次調倉,紅利會把一些漲的多的賣出去,跌的多的買進來,相當於做了一個“高賣低買”,賺了市場的錢。基於股息率的變化進行的調倉,每年能調整10-20只股票。紅利指數多出來的收益,就是因為賺了這部分市場波動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