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基金中基金,简称FOF)。公募FOF业务规则确立后,国内资管行业掀起了一波FOF热潮,各类资管机构纷纷加紧研发FOF产品。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本月初,国内共有26家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普通程序上报56只FOF产品。目前,在国内资管领域,FOF热潮依旧不减。
上海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周理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非常看好国内FOF的发展。“国内掀起的FOF热潮从侧面反映出了国内理财资金资产配置诉求强烈、没有更好去处的现实状况。而资金方和资产管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通过FOF的形式为这些资金乃至大型机构更好地管理资产。”周理说。
不过,在上海小黑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男看来,现在国内FOF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虽然从数量上看国内有很多做FOF的机构,但大都处于‘跑马圈地’阶段。”高男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FOF机构对FOF基金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比如,去年私募产品业绩分化比较严重,投资单一私募基金不太靠谱,因此一些机构才考虑去做一些组合,这种组合名义上是FOF基金,实际上类似于MOM基金。
高男进一步解释:“这就好比有一只纯期货CTA的FOF基金,规模1亿元,投向了5只不同的期货类子基金,投资者会认为这种组合比投资单一基金要好,但事实上在这种配置逻辑下的母基金表现不佳,净值始终在0.95—1区间波动,与理想的配置预期相差甚远。”
“从美国FOF市场的发展历史看,国内这种将同一类资产通过不同子资金组合在一起的略显简单粗暴的配置,不能称之为真正的FOF基金。”她告诉记者,美国的FOF基金分为内部FOF管理人及内部基金、内部管理人及全市场基金、第三方FOF投资顾问及内部基金、第三方FOF投资顾问及外部子基金投资顾问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每一种管理模式考验的都是母基金管理人的配置能力,这就需要非常专业的配置团队精耕细作,更需要多年的配置经验沉淀才能完成。
高男直言,虽然目前国内一些FOF机构也在用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进行配置,但他们只是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真正缺乏的是FOF专业配置人才,这使其在对FOF子基金筛选时,只采用对子基金机构走访尽调这种较为感性且单一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