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夹层基金未来的路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融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由此市场融资渠道开始多层次发展,可以运用的投资工具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其中,夹层投资作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尤其是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上常用的一种投资形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夹层基金日益受到关注。夹层基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中,用以填补并购融资中股权资金及银行贷款之间的资金缺口,“Mezzanine”原意就是“夹在中间”的意思。

从国际市场来看,2008年以来夹层基金发展非常迅速。据了解,1986年全球夹层基金只有3亿美元规模,而到了2014年已经达到3728亿,年复合增长率达29%。夹层基金的规模已经占到另类投资基金总规模的30%左右。

2005年,我国首只夹层基金——汇发基金一期成立。目前,国内主要私募股权机构如鼎晖、中信产业基金、国开金融、弘毅投资等均已设立了自己的人民币夹层基金或已涉足夹层业务。

鼎晖投资夹层基金创始合伙人胡宁认为,和传统PE基金相比,夹层基金有四大优势:第一,双重收益来源,既有债权的现金流分配,同时也有股权的相对高收益,这是它的最大特点。第二,风险可控,夹层基金通常会对项目本身的发展阶段做判断,投资标的是处在相对成熟、可以预期的阶段,项目的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第三,整体收益稳定,可以获得企业包括分红或利息收益在内的分配,所以有稳定的期间分配。第四,结构灵活,可以做结构化安排,满足融资方的要求。

不可否认,人民币夹层基金发展最大的门槛就是缺乏成熟的市场基础,无法直接运用海外夹层融资所使用的各种转债和转股工具。

趋势一:GP专业化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夹层基金有它的生存必要性,这个取决于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专业能力。我觉得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夹层基金从被动投资者到采取主动管理的方式,尤其是它通常会做增值服务来提升它未来的成长价值。”景荣基金高级副总裁戴俊凯说。

夹层基金是一个中低风险、中高收益的产品,如何获得超额收益?这就对GP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挑战:包括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主动管理的增值服务、对市场和风险的判断、对行业和标的的研究选择等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