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的资金从主动型基金经理,大幅流向被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和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但主动型基金经理克里斯·戴维斯,却将今天的投资环境描述为“一个梦寐以求的环境”。
“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对我们业务不好的事,终将对我们的投资人有利,也终将对我们的长期投资业绩有利”,他说。
“对于一个由很多自有资金组成的投资公司而言,投资业绩上升百分之十,将比管理资产规模上升百分之十赚得更多。对我们来说,这段时间,资金流入被动基金是极好的,让它走得更远些。”
按“热情”不同分类
晨星的唐·菲利普斯(DonPhillips)几十年来一直指出,投资市场中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分两类。
大多数属于第一类,许多较大的公司在营销方面远优于投资管理。他们会推出新潮的基金产品,而相对传统的产品通常会和指数表现得差不多,但又收取超过同类指数基金5到10倍的管理费。
第二类是具有投资热情的人组成的基金公司。这些公司往往不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营销;相反,他们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研究和挑选证券。他们的基金与指数的相关性往往相对较小,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股票评测的要求非常高。
近年来,当市场上的很多投资决定被程序化之后,后一类基金经理发现了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发生过。解释这种现象有点复杂。但经过一系列访谈后,由于种种原因,资金向被动投资迁徙的事实,让许多思维周全的基金经理如沐春风。
莫名奇妙的相关性
那么在被动投资主导的市场环境中,有什么因素让主动型基金经理如此偏爱呢?大卫·吉罗首先提出,从基本面看来,并不相关的公司的股价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相关性。
“作为投资者”,吉罗解释说,“你希望出现股价和基本面偏离的情况,这是发现阿尔法的机会所在。”举个例子,当利率上升时,趋势投资者会买入投资于金融领域的EFT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