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位跟风,因贪婪而冲动
最典型的莫过2007年三季度的基金申购了。当时不少基金的募集规模动辄数百亿。基金公司为了控制规模,不得不采取按比例配售的措施。如果20%配售的话,意思是:一客户申购了500万的基金,只能有100万成功申购。事后这些人挣钱了吗?股市5000-6000点买的基金,接下来就是一年的大熊市,上证跌到1664,很多基金亏了50%以上。
(2)低位应恐惧而跟风抛售,不敢买入
在大盘1664那一天,据说某前五大基金公司,全国几百万客户里,只有一个客户申购基金了。为什么?这么低点,买进去以后都是赚钱的,为什么没有人买?是因为大家都恐惧了。
(3)低点不敢定投,甚至停了原有的定投
接着第二点说的,低点往往不敢买入了,甚至停了原有的定投。从而丧失地位布局的机会。
(4)高点定投,不舍得卖出
与第二第三相对应的,是高点反而买入。尤其是定投,本来是用来降低成本的。结果呢?低点时候终止了,没买;高点的时候反而买了,成本没有降低,反而是高的。高点不卖出,反而买入,违背了定投的基本原则。
(5)买基金,还有一个就是买上一年业绩好的,这是一个误区。基金经理往往是因为某一年走极端,业绩好,难以持续。我们要买那种过去业绩稳健的,每一年排名都能在前1/3的,这才是最好的基金经理。去年第一名,今年倒数第一名,这种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