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10月22日,科创板新的一项记录诞生,那就是新股中自科技(688737)第一天上市,开盘价就跌破发行价,到了下午收盘市仍然没有回来。整个市场哗然,打新股的投资者,没有一点点逃生机会,中签的投资者全部被埋进去了。
之前科创板新股上市,从来还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未来预示着新股认购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吗?未来开盘即顶峰吗?当年中石油开了A股市场的先例,首日的48元高价到现在也没有回来,何时回来可能还要漫漫多年路?
打新赚钱的神话,像肥皂泡泡一样破灭了。未来打新股也有风险。但是反向思考下,新股上市首日就破发,那么之前询价上市时,怎么制定的发行价?这个新股发行的询价机制,是不是就是为了坑骗这些普通的打新股投资者呢?难道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一起,从此以后就开始去薅证券普通投资者的发行羊毛了吗?
科创板这一年多,新股也出现过首日跌破发行价,但是最少开盘价格是高于发行价的,是给投资者出货机会的。例如建龙微纳(688357)就曾出现过这种现象,给了中签投资者跑路的机会。在之前,昊海生科、久日新材等新股,更是保证了首日是高于发行价的,之后在上市数个交易日内出现破发。
我们再回顾科创板的交易规则,上市首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停板,从第6个交易日开始涨跌幅为20%。这个安排确实有利有弊,价格在公司内涵价值周围大幅增长,可以快速寻找到公司的合理价值。但是如果没有监管体系的高效和负责,如果没有新股上市询价的正确管理,最终科创板的炒作之风将越来越深,现在已经趋势很明显了。
再回顾新自科技的招股书,确实有过度包装的嫌疑。号称是“燃料电池催化剂第一股”,但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仍然是生产各类天然气车、柴油车、汽油车和摩托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那个氢能源电池电催化剂业务仍在探索阶段,而且氢能源电池的应用还早的很,那催化剂那不就更加遥远了吗?但是在发行询价时,是否是按照新能源概念的高市盈率确定发行价了?不是按照普通的制造业来确定价格,科创的本质被过渡包装。注册制发行机制是一条正确道路,同时科创板的发展理念非很好,但是也要求监管部门提升管理水平,整体的体系建设,执行的有效性,以及监管的高效性如果跟不上,那就很快就会被被各种钻空子的坏分子找到漏洞攻破的。如果连新股发行都充满风险,那么未来打新股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普通投资者连新股都不积极认购,那我们发展资本市场的想法能落实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