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鸭头形态出现,股价为什么有可能会爆发出很大的潜力?

发布时间:2023-08-19 16:33:11 来源:网络投稿

我们从资金角度解读一下。

老鸭头形态,资金经历了入场、洗盘、再拉升三个过程。

在入场阶段,资金大举建仓,量能明显放大,K线形态30-60度之间。

老鸭头的资金入场时间,通常比较久,标准的都在1-2个月。

部分变异的老鸭头,会以涨停爆量的形式入场,时间周期在1-2周。

在主力完成建仓后,由于跟风获利资金较多,必定会进行洗盘。

洗盘的目的比较明显,让获利筹码尽快下车,防止第二轮拉升时的抛压较大。

资金由于是一路建仓,其实底部筹码并不多,总体资金成本较高。

所以,这决定了资金必须拉升到更高的位置,才有可能顺利退出。

洗盘以中长期均线为依托,又会距离均线有一定距离,主要是防止筹码流失,并不会给低价的入场机会。

洗盘的周期不会很短,通常和第一阶段的拉升时间相仿,目的是确保洗盘到位,筹码收集到位。

完成洗盘后,股价会进入主升阶段,这时候主力筹码收集完毕,成本在洗盘低位价格。

通常,主升浪的涨幅会有一倍以上,成交量会有效放大,但不一定会比首轮建仓更高。

主力拉升的手法,以资金对倒为主,一般只做日内震荡,不会有大幅度的回调。

这种拉升方式,可以确保股价拉升的同时,尽量不抬高资金的成本,为之后的出货打开股价的空间。

至此,整个老鸭头的资金运作彻底结束。

老鸭头的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行情,从资金面看,主要有两点。

1、错误的筹码预估。

很多老鸭头本身,最终走势夭折,主要源于资金量不够,筹码预估错误。

很多资金在入场和洗盘后,打算进行第二轮拉升,但发现抛压很大,资金量不足。

所以老鸭头成功的关键,在第二轮拉升的时候,能否放量,并且创出新高。

2、遭遇市场系统性风险影响。

市场本身,会有系统性风险。

当市场走势变坏,资金离场意愿很强,老鸭头形态可能会成为资金出货的形态。

资金第二轮上涨成为了诱多,部分散户跟风吃套。

同样的,K线表现上,成交量迟迟无法有效放大,股价也是无法创出新高。

技术形态的犹豫引发资金共振,形态再次出现破位,不成立。

K线技术的缺陷

很多股民其实是很迷恋K线技术的,但本质上K线技术有很多致命的缺陷。

你所看到的各种形态解读,都是成功案例,还有遍地的失败案例,你并没有看到,被忽略了。

K线技术存在缺陷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所造成。

1、K线是结果,不是过程。

很多人用K线去推演未来,其实是不懂K线理论。

K线是资金画出的线,本身是一个结果,并不是一个过程。

资金可以画明天涨停,也可以画明天跌停,只要主力资金愿意。

所以,用K线图形判断未来,最多只有准确概率,而没有绝对预测。

而准确概率本身,还取决于多市场情况。

2、量能是关键,K线是辅助。

其实,决定K线的是资金,对应的就是成交量。

所以,K线技术能否成立,完全取决于资金,也就是量能是否充足。

股价在突破的时候,必然面临抛压,必然需要成交量去辅助。

无量的价升,是存在致命缺陷的。

因为交易不活跃,会导致即便资金要撤退也很困难。

聪明的主力就会放弃拉升,转而开始出货,亦或者框定区间,震荡收割。

3、剧本是资金写的,主导权在主力。

最后一条,就是所有的K线图形,本身都是主力资金写出来的。

散户觉得K线是在指引,而主力则用K线收割韭菜。

之所以某些K线图形成立,是因为割韭菜的时间点还没到。

而那些失败的K线图形,只是提前动刀,提前割了韭菜而已。

写剧本的永远掌握着主动权。

迷信K线的结果,其实就是当了韭菜。

从结果导向,去解释大部分K线规律,是说的通的,但从K线去推演未来,是行不通的。

K线技术本身,是利用资金画线,通过图形去反向吸引资金参与,形成共振。

用技术去寻找股票,从来都不轻松。

如果老鸭头的成功率那么高,只要去做一套数据算法,通过算法,把出现类似图形的个股全部选出。

然后挨个买入,就能赚大钱。

但这种理论的做法,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尝试过了,而且以失败告终。

因为你永远无法预测,明天的主力资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投资本身,一定是上涨逻辑排在第一,没有逻辑,就吸引不了资金,更别提什么K线技术了。

掌握本质,才是掌握了赚钱的法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