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在A股浮浮沉沉十几年没亏过钱。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带着新手光环入市的,一上来就在股市中挖到了第一桶金。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体验过新手福利,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在牛市里入市的,所以一上来或多或少都能赚点钱。
06年正式入市,赶上了大牛市。
由于家庭原因,接触股票比较早,92年就踏入证券交易所,96年就会看股票大屏幕了。
只不过那时候年龄小,哪懂什么企业价值,连题材都不懂。
只懂得那几个股票的名字,只知道大小非,只听过原始股,只能看懂红色是涨,绿色是跌。
06年入市的时候,其实对于整个股市已经有很多概念了,只不过仍旧是一脸懵逼。
和很多新股民一样,也不明白自己该买什么股票。
当时牛市才起步,如果从998开始算,已经涨幅超过30%了,但如果按照牛市顶点6124来算,才刚开始。
我周围圈子里,炒股的人有,但其实不多,讨论的人也就不多。
那时候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手机流量都还停留在MB时代,信息资讯极不发达。
除了电视,就是门户网站的财经板块,就没有太多其他的地方可以去接受财经资讯了。
所以,入市后要买什么股票,如何选股,当时真是完全不懂,只能听家里的老韭菜,也就是我爸。
他买什么,我买什么。
我想绝大多数新股民应该和我一样,一上来买股票都是跟着周围的人。
我入市的时候,就买了两只股票,重仓的是中信证券,很多朋友可能已经知道了,还有一只是中海发展,现在叫中远海能。
我想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牛市里,我几乎不怎么操作,耐心地持股。
这源于几个方面吧。
一是我父亲总是换股票,错过了很多牛股。
二是我始终觉得好的股票就该一直涨,涨到100块都不贵,因为自己也听过亿安科技的故事,也算是见证过股票从三五块钱,炒到120多块。
所以,当时8块钱的中信证券,6块钱的中海发展,我觉得完全是有潜力大涨的,而不是涨个几块钱就该卖掉。
只要是股票出现浮盈,就该拿在手里,坚持持股,直到主力有明显派发的迹象。
中信证券,最高涨到117,我是100出的,中海发展最高涨到44,我是35出的。
都是见顶后回落才出的,没有上涨途中抛售的。
牛市的新手卡,让我总体的资金翻了有近10倍,也有了足够的成本,让我去硬抗了2008年的股灾。
如果你经历过2008年,你就明白,2015年-2016年的暴跌,根本不是事。
2008年整整一年,红红绿绿的阴跌,从6000多跌到1000多的恐惧。
就是你都不可能打开股票账户去看,这是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也就是在熊市里磨练的心境。
当时先跌回3000点,大概是4月份有一次救市,就是所有股票都涨停,但昙花一现,然后就朝着1000点去了。
当时市场就传言要重回998,加上开始了解一些MG当时的金融危机,特别的恐慌。
基本上就是无量阴跌,亏损超过80%,也就没什么要不要割肉一说了。
大家都是在耐心地等待底部,直到后来,我们才发现1664是个底部。
A股一定是容易让人亏钱的,如果我不是06年初就入市,而是07年入市,估计早就赔钱了。
如果在牛市里没有幸运地买到牛股,而是频繁换股,少赚一些钱,熊市早就让人亏的底裤都没了。
说得难听点,就是入市的时间大多都在牛市中后期,然后先赚一点小钱,就要开始面对熊市了。
牛市级别越大,熊市级别也就越大。
2010-2014年,也是非常难熬的几年,看似行情五彩缤纷,但就是赚赚亏亏。
那时候真的不炒什么业绩,只炒作题材,大牛股不是没有,但是抓不住。
2013年底,应该是最难熬的时间吧,感觉和2008年有点像。
账面的浮亏相比之前3000点左右,差不多在50%的样子,可以说也是我亏的最多的时候了。
等到2014-2016的牛熊交替后,也就再没出现过大幅度的亏损。
其实,14-15年的牛市,是A股最后的不理智疯狂,杠杆的资金单纯的炒作,把股市推上了高点。
可以说在这一轮行情里,我也捞到了一些油水,但赚得也并不多,或者说在下跌熔断过程中回吐了不少。
其实,我真正赚到一些钱的时间,反而是最近的四五年。
2017年开始,如果你一直在市场里,就会发现整个市场都变了。
平安、万科、伊利、格力,这一类业绩扎实的股票,取代了历年对于题材的炒作,成为了业绩驱动的大趋势。
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人说基金抱团什么的,并没什么错,这是资金对于价值的趋同。
我自己也告别了折腾,折腾短线,折腾打板,折腾波段。
痛定思痛,重新捋清了思路,开始做趋势投资,开始买大白马。
业绩没保障的不买,业绩不增长的不买,趋势不上涨的不买。
最近几年,也是借着这股白马风,确确实实地赚到了一些钱,彻底地和韭菜一词告别了。
我相信未来的市场会越来越成熟,以业绩为导向,以产业机构转型升级为趋势的行情,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市场资金的聚集,未来不再是什么庄股年代,也会告别所谓的市值管理。
市场真正意义上进入价值投资时代,也是给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价值,而不是所谓技术策略的股民更多的机会。
股票投资十几年,我发现,炒股需要的其实并不复杂。
最重要的其实也不是什么技术分析,而是需要有原则,一套正向的原则。
首先,买入股票要有原则框架,就比如买股票要有既定策略,不能全凭想象,或者说随心所欲,买入要有理由,看涨要有逻辑。
其次,卖出股票同样要有原则,什么情况下就该卖了,不恋战也不随意抛售,卖完不论涨跌就不再关注,也不会因为卖飞了而后悔。
每个人要有自己投资股票的原则,是短线靠技术,还是长线靠基本面,是追逐热点,还是潜伏低价股。
都是原则,都能赚钱,因人而异。
所谓正向原则,就是利用这套原则去选择对应的股票,大概率是能赚到钱的,这个难度可不小。
所以,好的原则都是慢慢地修正出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原则的制定那么容易,那亏钱的人也就没那么多了。
而且,原则制定完以后,就要根据原则本身就去执行,执行层面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很困难。
因为行情会波动,经常会有涨涨跌跌来挑战原则本身,让人总有买入卖出的冲动。
有一种交易,叫做量化交易,其实就是把所有的策略固化成一种原则,利用计算机进行交易策略的实施。
厉害的量化策略,确确实实可以在行情中相对稳健的赚到钱。
不仅仅是A股市场,只要是交易市场就很残酷,不要认为美股十年牛市,MG的股民就都是赚钱的,亏钱的同样大有人在。
这个市场里,大资金的赚钱概率,总是高于小资金,聪明人赚钱的概率,总会高于普通人。
想要在这样的市场里,赚到钱,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提升自己交易策略的品质。
适者生存,是任何行业的生存之道,市场不会因为我们而做任何改变。
我们只能自己做出一些改变,让我们自己更能在市场里生存下去。
怨天尤人,每天抱怨,是不会有收获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如果觉得自己真不适合这个市场,也不必留恋。
毕竟交易市场中,总有不适合的,也没必要给市场送钱,没有人会感谢韭菜的,全都觉得韭菜够傻。
这就是市场,就是我们的大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