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盈率的股票就一定是高风险吗?买股票需要重视市盈率吗?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高市盈率的股票就一定是高风险吗?这个可真不一定哦!

市盈率其实只是作为参考估值的一个指标,虽然非常重要,但是还是需要结合其他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够得到一个更有效的指标。

举个例子:

如果让你判断一个人是胖还是瘦,仅仅通过体重是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答案的。

就好比一个160斤的人到底是胖还是瘦呢?很难做回答。但是如果告诉你是一个160的女人,也许你会马上得到答案。但是如果告诉你是一个180的男人,可能又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所以,市盈率也就像例子里提到的“体重”,虽然对于判断股票的风险和机会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依然需要其他数据去结合分析,否则一味地只看市盈率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做市盈率,并且要清楚的了解市盈率有哪些分类!

所谓的市盈率,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PE,是指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PS)的比率,也可以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来表示。

但是对于市盈率来说,股市里可以分为三大种类:

1、动态市盈率;

2、静态市盈率;

3、滚动市盈率;

他们的区别就是计算的方式不同。

动态市盈率计算方式是市值(现价)除以一年预估的净利润(每股收益)!

就好比一只20元的股票今年的第一季度美股收益为0.50元,那么它的动态市盈率可能就是:

现价20/(一季报0.50*4)=10倍。

静态市盈率的计算方式是市值(现价)除以去年一年的净利润(每股收益)!

就好比同样一只20元的股票,去年的一年每股收益为0.40元,而想要统计今年的静态市盈率,其实就是用20元/0.40=50倍的市盈率!

而滚动市盈率的计算方式是市值(现价)除以前四个季度的净利润(每股收益)!

就好比现在是2020年的第一季度,如果已经出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季报,那么我们就可以用2019年的二、三、四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来计算出一个当前的滚动市盈率。

所以,我们可以从市盈率的区别中发现,滚动市盈率的参考价值是最高的,而动态市盈率和静态市盈率往往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不易用来作为判断估值高低的参考。

这就类似于体重的参考,你觉得用你最近四个月的体重变化作为参考合适?还是按照去年的体重和未来一年预估的体重作为参考合适呢?很明显,越接近自身周期的数据越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出当前的变化和信息。

其次,我们就要来好好解释下高市盈率的股票就一定是高风险吗?

其实并不是如此哦,很多时候,高市盈率可能存在误区性、行业性!

第一,误区性。

所谓的误区性就是指错误的利用了市盈率作为参考数据,就好比我们应该用滚动市盈率作为判断依据的,这样参考的价值会更大,准确率会更高。但是可能许多新人不懂这个道理,却用了静态市盈率或者动态市盈率去参考,那么就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举个例子:

就好比有部分的上市公司其实是一个季节性销售淡季和旺季区别的行业,在第一季度也许会非常淡季,因为正好碰上了过年。

所以,第一季度的业绩和利润会非常低,但是参考全年,甚至二三四季度来看,业绩还是会有不小的提升,甚至有增长。

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是参考了一个动态市盈率(现价/(一季报*4)),就会导致动态市盈率偏大的局面。但是实际上回顾滚动市盈率,这样的企业可能处于的是低估、高价值,具备机会的状态,可你却误认为高估、高风险,毫无投资投资价值的结论。

所以,正确利用市盈率去做风险和机会的判断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就会得出“高市盈率的股票就一定是高风险”的错误判断。

第二、行业性!

不同的行业对于市盈率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就好比如果普通行业的市盈率以10-20倍为合理,那么特殊行业的市盈率可能就会有差异!

就好比,银行、地产、建筑等传统行业来说,他们的发展空间和现象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留给大家投资的“欲望”不会那么强,再加上未来的利润是可以看得到,预估得到的,因此,市盈率常年都是处于一个低位运行。

可能15-20倍的市盈率对于大部分普通个股来说是一个正常合理的范围,但是对于部分银行股来说,就算高估,高风险了。

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些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有足够大瞎想空间,并且未来业绩、利润腾飞非常快的企业来说,市场给它们定的市盈率就会相对较高。

也许10倍-20倍的市盈率对于普通个股来说是合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低估。而30-50倍的市盈率对于普通个股来说是风险,对于他们来说就可能是合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市盈率数值来判断它们到底是低估、合理,还是风险了。需要通过一个市盈率TTM的平均估值算法去衡量。

举个例子:

就好比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它就是属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有着高新技术和产能的企业,所以市场对于它的市盈率评分会相对较高。

我们可以看到海康威视目前的市盈率是在27.71倍左右,而2011~2020年的平均市盈率TTM为29.71倍,历史最大市盈率为46.85倍,最低为17.2倍。

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到,即便海康威视处于17~29倍左右的市盈率,其实还是一个估值偏下的区域,不仅不是风险,可能还是机会。

但是对于30~40倍以上的市盈率,才是真正定义为风险。

这个时候,用普通市盈率10-20倍为合理去判断就会显得略有不足,而用20-30倍判断为风险,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

最后,我们就要强调一个综合判断的问题了!!

就像开始说的,光知道体重,是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胖还是瘦的!

在股市里也是如此,光知道市盈率TTM也是无法判断一只个股到底有没有风险的!

就好比,如果你的市盈率处于平均线之下、非常低,显得很有投资价值,但是你个股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

那么,这样的市盈率即便再怎么好看也不应该碰!

同样的,如果你的市盈率显示的是一个局部周期的表现,而没有通过结合股价的走势,以及大周期的数据进行结合分析,也是无法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所以,我们想要判断一只个股到底是风险,还是机会,要从几个角度下手:

第一、基本面,就是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和问题;

对于基本面来说,就是选择一只未来能够持续安全,减少踩雷风险的个股评断标准。

这就类似于你去商场买一件名牌的衣服,即便它是一件折扣力度非常大,品牌效应非常强的商品,你也得先看看这件衣服到底是不是好的。如果发现有破洞,或者其他大面积的磨损,那一定是不会购入的。

而基本面我们可以通过这几点判断,并不复杂:

1、持续3-5年的业绩稳定;

2、主营收入占比是否高,在行业是否有市场占有率;

3、负债是否保持合理,30%~60%;

4、没有严重违规行为,并且品牌效应非常好;

5、是否有持续的业绩分红;

等等....

从这几个方面去综合风险,其实就可以找出一只基本面OK的个股,那么,当你找出了一只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个股,再去考虑它是否有投资价值,甚至“高市盈率是否有高风险”才有正确的定论。

如果基本面不行,那么即便高市盈率是低风险,高价值的,也不应该碰。

第二、股价的变化,以及个股形态和周期的情况;

记住,股市里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是长线价值投资者,其实可以从大方向里一眼就看出一只个股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因为绝大部分的个股无非就是三种形态的转变,同时也表明了主力的三种策略:

1、底部区域的震荡洗盘状态,这里往往是低估、高价值,伴随着主力割韭菜;

2、主升浪的上涨阶段,这里往往是从低估变为高估的过程,伴随着主力的出货;

3、主跌浪的下杀阶段,这里是高估进入低估的过程,是一个挤泡沫的周期,伴随着散户的接盘;

所以,当我们在考虑到一只个股基本面没有问题的时候,就要懂得去从形态上判断它处于哪个周期,从而得知主力究竟在干嘛。

如果处于底部区域的震荡洗盘,那么可能高市盈率也存在低风险的价值,但是如果处于主升浪的尾端、高位,那么低市盈率也可能拥有较大的风险。

第三、估值,也就是市盈率;

最后就是看估值和市盈率了,但是看估值和市盈率的方法要聪明、并且正确。仅仅看一个短周期的指标很容易被骗,但是如果你懂得看一个大周期的指标,就像相对靠谱很多了。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1、上图中这只是基本面OK的个股,但是从形态上来看处于一个底部区域的震荡洗盘,并且看到2019的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

了解情况后发现这是公司转型导致的原因,也可能是商誉减值造成的,是一种可以逆转,未来大概率会恢复到以往业绩的情况。

那么,这个时候,市盈率在短期虽然会大幅上升,达到一个加大的数值,但是依然不是一个风险,反而是一个机会。毕竟后期当它修复了业绩,市盈率自然会回到一个正常合理的区间。(因为市盈率=市值/净利润,所以市值减少,但是净利润大减会导致市盈率大增)

2、上图同样也是一只基本面OK的个股,但是从形态上来看处于一个主升浪的状态,并且看到为了配合主升浪,业绩出现了远远高于前期的增幅,这就是所谓的“套路”!

这个时候虽然市盈率很低,但是这种“业绩造假”的现象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未来业绩恢复到正常范围,那么估值(市盈率)就会变得非常大,就会显示出风险!!(因为市盈率=市值/净利润,所以市值扩大了,但是净利润大增会导致市盈率减小)

结论: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仅仅看市盈率的高低,是真的无法全面、有效、可观地去评价一只个股到底是低估还是高估,是风险还是机会。

毕竟市盈率仅仅只是价值参考中的一个指标,我们还是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市盈率,并且通过其他条件一起去分析,才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答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