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我国的一些企业被外国收购或控股,那么将来产品和价格会不会受人控制?题主的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在一部人眼里却是是对外资控股国内的企业是有担忧的,担忧民族企业或产业被人控制,在历史上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比如汇源果汁也曾经出现了这一幕。
这种担忧有没有实际的逻辑和事实支撑?笔者认为要分开来看,如果是垄断性行业,那么被外资控股是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受外资控制的,但是如果是竞争性行业,那么外资是无法实现这一块的。
1、垄断性的行业是容易被控制价格的
这里讲的垄断是行政垄断,就是说通过行政手段说这个事情只有你有牌照可以做,被人不能做,那么就是吃牌照的饭,这是人为的造成供给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而且可以通过减产产能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发放牌照的行业都会是这样的效果,因为牌照如果大量的发放,那么垄断效果会大大的降低,会直接逼近自由竞争市场的效果。
其实我们的证券行业也是牌照行业,吃牌照饭的,真实的能力和国外的投行差距较大,业内人都懂的,一个牌照就很值钱,但是我们国内的证券牌照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这个也导致证券行业虽然是吃牌照饭的,但是远远达不到垄断的效果,最大的券商是中信证券,但是你要说他垄断,谁信啊!所以现在我们的证券、期货行业的放开了,让外资可以控股甚至全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本来就发放了很多牌照,不怕你外资通过垄断来控制价格。
2、自由竞争市场的企业被外资控股也无法控制产品价格
而在自由竞争市场的企业如果被外资控股的话是无法控制产品价格的,比如小家电行业,这个完全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苏泊尔是这个领域里面比较有名的企业,但是他的控股股东是一家法国公司,换句话说,苏泊尔其实是一家外资企业了,但是这并等于我们的小家电产品的价格就被控制了,因为这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企业很多,你产品质量不够格,你提升价格是不会被消费者买单的,你如果想联合其他企业一起制定价格更加是不可能了,大家都是竞争关系。
再来说一下汇源果汁吧,这是一家知名的果汁饮料品牌,也是民族品牌,在2008年的时候可口可乐曾经提出24亿外元收购汇源果汁,但是最终没有谈成,其中很大的因素是因为不能让民族品牌被外资控制,过了十几年之后,汇源果汁现在已经是负债百亿元,濒临破产,不能不令人嘘唏。
再比如中华牙膏,这个我们一看名字就以为是国产品牌的其实也是外资控制的,这个品牌已经租赁给荷兰联合利华公司使用,工厂也被收购了。但是这并没有导致我们的牙膏市场上的产品价格被控制,因为这个领域是自由竞争市场,品牌众多。
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南孚电池被吉列收购,大宝被强生收购,银鹭被雀巢收购,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哈尔滨啤酒被百威母公司收购,这些品牌被外资收购以后并没控制该行业产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