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底捞是个有好基因的好公司
海底捞香港上市了,市值接近1000亿,创始人张勇及夫人持有62%的股票,身价620亿港元。
从24年前开始海底捞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同时也探索出中餐一条标准化之路。
餐饮公司要做大做强其实很难,能上市公司的更少,海底捞营收106亿成为餐饮第一股。
餐饮行业之所以难做大,是因为中餐非常难以标准化,极度依赖厨师的手艺,第一个店往往因为菜品口感好而生意火爆,第二家店口感还能保证,但到第三家之后基本就变味了,这对于极度讲究口感的中餐来说是致命的,所以中餐一直做不大,曾经号称要做成中餐麦当劳的真功夫在红火了一阵后也偃旗息鼓了。
中餐里最容易标准化的品类就是火锅,火锅以四川最出名,1994年23岁的张勇打算做点生意,于是在家乡小县城简阳的一个临街铺面的二楼开了第一家火锅店,因为四川人打麻将最后一张牌叫做海底捞,意味着好财运,于是取名海底捞。
海底捞能有今天的成功与张勇的价值观有极大的关系,据说在张勇16岁那一年暑假,他在小县城的图书馆借书看,但去晚了只剩下一本《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于是百无聊赖的翻了一下,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他一个暑假看完《孟德斯鸠全集》,从此形成了自己的人文价值观,这直接奠定了海底捞的文化——相信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价值。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海底捞员工获得了极大的尊敬,能自由发挥,只要让客户满意,员工从精神到物质得到极大的满足,而顾客直观的感受就是好到变态的服务。
这是海底捞的基因,也是海底捞做大的根本。
在运营方法上,张勇也有很大的创新。比如他把火锅底料部门单独成立子公司独立运营,不仅仅给海底捞也给其他餐饮企业供应原材料,这样一来这个原来的成本中心变成了利润中心,并且在2016年独立上市,这就是如今市值190亿港元的颐海国际。
运用同样的思路张勇成立了整体供应链管理托管服务公司——蜀海供应链,连锁企业运建管理服务公司——蜀韵东方,外卖品牌——海鸿达,甚至连人力招聘培训部门都成为了一个公司——微海咨询。
这个商业模式创新下海底捞从一个餐饮企业蜕变成涉足了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型企业,形成了海底捞极强的竞争优势。
也正是这个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给了他们创业的空间,也因此留下了优秀的人才,这是海底捞发展壮大的第二个核心。
今天海底捞是一家有5万名员工的餐饮集团,我们几乎人人都在城市里看到过海底捞的门店,体验过他们的服务,海底捞的经营业绩怎么样?股票值不值得买?
二经营业绩
2018年上半年营收为73.42亿,同比增长54.38%,2017年同比增长36.2%,2016年同比增长35.6%。
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2.1%,2017年为39.8%,2016年为169.6%。
这个增长速度当然是非常高,而且这种增长肯定是来自于不断的开拓新店,目前海底捞有363多家店,这个门店数量相比餐饮巨头肯德基,麦当劳动辄上万家的门店微不足道,无论海底捞有多么大的梦想中国巨大的市场都可以支撑,但问题是海底捞能否维持50%的增长速度?
按照这个速度今年要新开180家店,到年底总共是540家,
2019年810家店
2020年1215家店
2021年1822家店
2022年2733家店
2023年4099家店
这个数字是今天的11.3倍,能做到吗?我觉得极其困难,问题在于人才复制,管理,资金,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挑战,别忘记这不是互联网企业,这是实体企业,而且餐饮行业的整体增长基本在10%以内,这意味着不仅仅要面对其他餐饮企业的竞争,当店铺密度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面对自己的竞争。
看看业务构成
其中来自一线城市的收入为18亿,二线城市为34.67亿,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14亿,所以二三线城市是海底捞的主要市场,还有巨大空间给海底捞发展。
餐饮业关键指标
人均消费:一线城市109元,二线城市94元,
翻台率:原来整体平均为5.1次,但是大量新开店面的情况下,2017年下降到4.9次,2018年上半年降至4.2次。
人均消费94元在二线城市是餐饮行业最高的消费水平了,这意味着市场容量其实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虽然这在餐饮企业里还是非常靓丽,但数据表现出来是下降趋势,如果要维持未来50%的增长,必然挑战更大,也许这些核心数据还会下降。
最近三年在营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依然维持59%左右的超高的毛利润率,说明海底捞的品牌溢价能力很强大,为了维持这种强大的品牌溢价,海底捞必须维持其服务水平,所以在培训上花了大价钱,最新的财报显示管理费用是31亿,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培训费,而整个营收才73亿。
海底捞的员工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在海底捞获得了家人一般的尊敬,信任,和丰厚的收入,类似家庭的文化是凝聚的核心,这来自张勇的价值观,但当员工扩大到现在的5万人,未来如果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还会不断的进新人,必然会不断的稀释海底捞的核心价值,一旦稀释了这种核心价值服务水平会快速下降,所以海底捞才下血本做培训,但如果未来高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是极大的,人才是否合格,是否能留住不成为对手,是其管理的第一个难关。
第二个挑战是食品安全,去年以来有好几个店曝光了厨房的脏乱差,这对海底捞的形象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知道他的超高毛利润就来自品牌溢价,来自消费者的信任,一旦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就是知名的打击,而这个问题随着企业的高速扩张会挑战越来越大。
第三个难关当然是资金,作为餐饮行业是重资产运营,一个店面投入就算是租赁几百万是需要的,未来对资金有巨大的需求,所以企业自由现金流是负的。
净资产收益率
随着高速的扩张,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2017年达到108.7%,2018年上半年为57.5%,这几乎是股市最好的成绩单。
估值
目前海底捞总市值944亿,市盈率是62.6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超高的市盈率。买股票买的是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62倍的市盈率意味着海底捞未来每年净利润增长达到62%才值得现在的价格,而前面我们分析了即使是50%的增长,海底捞其实也有非常大的挑战
我在无数篇文章中都强调过买股票一定要买的便宜,90%的亏损都是买贵了。股票的收益根据格雷厄姆的统计,绝大部分并非来自高速成长的企业,而是通过企业股价的巨大波动,因为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总有一段高速成长期,但99%的企业也只有一段高速成长期而不是一直成长,所以股价会大起大落。就像海底捞这样的企业未来也会大起大落——如果连续5年增长达不到50%的话,而这是大概率事件。
那以这个价格买入的人只有几种可能:
1完全不懂追热点的小白,他们亏钱是交学费了
2懂但是希望后面有更傻的人接手,他们亏钱是为投机付出的代价
3还有一些像摩根,高盛之类的全球知名机构投资者,他们之所以买是肯定是有更复杂的利益考虑。
如果黑马来估值,未来5年的预期年均增长在30%,这样的速度其实也有很大的挑战,但有70%以上的概率可以达到,在这个基础上留一点安全边际,给25倍估值。
按照2017年归母净利润6.46亿,今年增长50%等于9.69亿,25倍市盈率那么总市值是242亿,这和现在944亿差的太远。
2017年每股收益是0.21元,今年增长50%就是0.315元,25倍市盈率合理股价是7.87元,这和今天17.8元有10元的差距。
海底捞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张勇是一个很厉害的企业家,但是作为投资者来说,好公司,好价格缺一不可,就目前来说至少是透支了3年的利润。今天以62倍市盈率买入的朋友面临极大的风险,一旦公司未来增长不达预期,股价会断崖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