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同样的股票A股和H股价值天差地别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希望工具套利者可以以此受到启发,一价定律并非失效,而是延后发挥了作用。这也为投资人指出了一条简单的“明路”。当然,由于散户在投资工具使用上面有一些限制,个人感觉本文对于一些灵活投资者有些许探讨价值。当然,属抛砖引玉。

首先要排除A股和港股权重不匹配的那些:

这是基础性的,比如弄清楚比亚迪,比亚迪电子,比亚迪股份,比如弄清楚一分为三药明康德各部分的业务,比如弄清楚恒瑞医药和翰森制药属于有关联关系的两个公司。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观察的是A股和H股之间相同资产,而不是近似或者关联性的资产。

价差的确客观存在:

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有充足的理由,港股和A股价差4倍有余,普遍逻辑就是卖出A股买入港股,同样的股票你可以得利3到4倍。想来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从A+H股上市的股票看。A+H股两地溢价的确长期存在。就到6月26日前一个交易日,仅有海螺水泥和青岛银行两家A股比H股便宜,其他股票A股远远贵于H股,最大差价大约如下几个:

自港通后,这种情况依然长期存在。

价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交易制度的原因。A股的交易制度限制更多,涨跌停和T1提供了一部分安全垫,使得炒作资金更加乐意在A股。在卖出的时候,大资金具备一定的优先权,这也让大资金更乐意待在A股。

2两地交易传统限制的存在。实际上这一点并不准确,影响也在日渐减小。因为港通已经相当成熟。

3权重不同造成价值差异。很多股票在港上市的股份数量是一小部分,大头在A股。在思考股权价值的时候,股份控制权可以提升股份的价值。一般控制权的股票价值更高,因为你在控制一家企业的时候还获得了这家企业的对应资源,而港股发行如果仅仅只占10%,那你买多少也只是个财务投资者。没有调配和影响上市公司的权力。

为什么说价差最终一定会磨平?

一价定律一定是真实有效的存在,A+H价差在长期来看一定会磨平。一价定律在各个领域起过作用。一价定律就是说如果同一个资产两个地域交易之间存在价格差异,那么有人就会去套利,在两地之间这种反复的套利行为会让两地之间的价格差异被磨平,从而价格趋向于一致。

历史上曾有过几次价差机遇。最明显的就是当年的国债搬运工,由于早期国内国债交易效率偏低,不同省份国库券之间存在价差,有人就反复在各省之间搬运发家致富。

最典型的一价定律就是现在的人民币交易,离岸小车拉着在岸大车的模式。一般做人民币套利的一部分人是将离岸人民币走势看做在岸未来的趋势动能方向。

同样的,虽然A+H之间的价差期限较长,但是总体上是会磨平的。要么港股上升,要么A股下降。尤其是部分不可能发生所有权转移的企业,即使在A股,其控制权不可能旁落,也就不可能有控制权溢价。

套利?

要注意的是,溢价磨平需要时间,唯一需要的,就是降低资金的成本。有条件的灵活投资人在A股卖出,在H股买入,维持双向利差,等待价差磨平。前提是,这个公司两地股票之间权重类似,并且控制权短期来看不会发生转移。

为什么现阶段才来讲两地价差的问题?

因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已经在提升,如今两地之间的水管铺设已经差不多了。而A股扩容还在继续,流动性最终是要向头部股票集中的。所以一些资金维持价差的成本高于你两边对敲的成本。所以,个人认为这是个机遇。

当然了,这只是抛砖引玉,不成熟的愚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