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一直被市场各方的投资者诟病于“不能够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落后于大盘走势”,7月22日,上证指数终于引来了大改,本次对上证指数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本文对三者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点,修订后的上证指数更大程度地剔除了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的负面影响。根据修订制度,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将从被ST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相关证券在被撤销ST后,将从被撤销ST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才可以再被计入指数。
ST标志,是交易所向投资者提示的风险警示,通常这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较差,连续几个年度净利润为负,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市场风险相对较大。这一修订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剔除ST股票更加有利于市场的优胜劣汰竞争制度。
不过,这一修订对整个市场带来的影响较小。根据统计数据,上证综指的成分股共有1560只,其中风险警示类股票为90只,个数占比5.77%,总市值占比更低仅为0.56%。因此,剔除ST成分股对整体指数带来的影响不大。
第二点,修订之前新股上市第11天起就可以纳入指数,修订后市值排名沪市前10的新股将在满三个月后纳入上证指数,而其他新股将在满一年后才能纳入指数。
大家都知道,现阶段新股上市的走势没几个涨停板停不下来,回归不到正常,涨停打开后又容易暴跌,暴涨暴跌不利于指数的稳定性。现在改成三个月和一年后纳入指数,主要是为了规避新股上市之后受到炒作影响导致的股价不稳定性,让上证指数作为风向标的角色更加真实,降低炒新打新对市场的影响。
同时,新规也给行业巨头留了一个口子,例如阿里、美团、京东这类型的企业,上市3个月后就可以加入上证指数,也算比较合理。
科创板开放一年以来,上市公司已达到105家,总市值逾1.6万亿元,已经是沪市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22日起,科创板会有25家公司被纳入上证指数,更多市值代表性高、流动性强的成份股标的纳入指数,可以提高指数的表征性。通过提升上证指数中新兴产业公司的占比,沪市将更加具有活力。
7月22日收盘后,上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000688)历史行情,于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现阶段推出科创板指数是顺应市场发展的举动,对于推进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
总得来说,本次上证指数的修订,通过剔除ST股、换纳新上市股票标的、添加科创板股票的举措有利于市场整体更健康的发展,上证指数将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出大盘的走势,今后投资者 “赚了指数输了钱”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