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考的现金贷从业者visi同学又登场了。这次他“超脱”了,不是揭秘他的老本行的各种幕后运作,而是从现金贷/网络小贷说起,为各位读者们观察出各种经济学常识。
有意思的想法,适合普通金融消费者周末消遣一读。
景区的水那么贵,为什么还是被卖脱销?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如前些年三亚一餐超万元的景点边的海鲜摊、青岛每只38元的天价大虾、以及前些日子沸沸扬扬的东北雪乡宰客……
在这些事情的背后,都一把刀和一群待宰的羔羊。你真的以为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谁的钱是白来的呢?谁愿意自己的钱就这么被大把赚走呢?
在分析被“宰”之前,先说一个理论——欺诈均衡。欺诈均衡理论里说,只要你有某个软肋或偏好,就会有人或者商家为你量身定制的欺诈手段,来填补这个市场空白。
理论很复杂,其实这些道理你都懂:老年人不是惜命和孤独吗?那惜命、长生不老的保健品就来了;中年人不是天天吵着焦虑,自己中年危机吗?那满足焦虑的鸡汤就来了;草根不是渴望买房逆袭吗?各类经济分析的知识付费分享就来了;年轻人不是要成功、想要出人头地吗?所有你看,前阵子成功学的书卖的特好,浑水摸鱼的各类传销骗局也来了……
欺诈理论在现金贷用户身上的实践就更加明显了:你不是缺钱吗?那我给你啊!不用当面给,在APP上就能直接转账给你,可以提现到自己银行卡里的那种!怎么样,回过头来看这个设计是不是非常合理?
屌丝死于P2P,中产死于股市,富豪死于私募,更是对欺诈均衡最完美的诠释——总有适合你的骗局,总有为你量身定制的那一款。所有跟金融有关系的骗局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高息。而其背后的本质则是人性的贪婪。而对于借款人来说,对钱的欲望已经失控,对缺钱这件事已经失去理智。
谁让总有那么一些游客,“想花得最少、玩得最多”。
其实这里的套路,还不止这些,带你接着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