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不清楚方向的时候,别把运气当实力,更别把生活当赌博,无论前面输了多少场赢了多少场,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继续赌下去的理由。
Death pays all debts。
这句出自英国的谚语,意思是「一死了百债」。
2018年1月30日晚间,金盾股份董事长周建灿在上虞国际大酒店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时隔3个月,金盾股份对周建灿坠楼死亡,做出了说明。
并非此前传言的40亿入股乐视网,也并非此前金盾一致对外宣称的死于抑郁症,而是这位浙江绍兴商人身上背负了近百亿的债务。
最终,他选择了「一死了百债」。
193亿市值背后的百亿窟窿
周建灿是谁?
周建灿生于1963年,浙江上虞人,生前最后的身份是金盾股份董事长,金盾控股执行董事。
周建灿的前半生可以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形容。
1989年,26岁的周建灿用借来的3万元,开办了一个作坊式的消防配件厂,既当老板也当员工,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10年后的1998年,周建灿兼并了余姚一家消防器材厂,最终发展成为了金盾股份,并于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截至2018年5月4日,金盾股份市值93亿元。
不仅仅是生意上的成功,据闻周建灿生前为人低调热心公益,曾在两年内慈善捐近2000万元。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踏实奋斗回馈社会激励人心的企业家故事。
然而,在93亿市值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而危机的发端只有两个字:借钱。
周建灿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借钱的已不可查,但是为什么而借钱却让人颇感唏嘘。
资料显示,周建灿借来的钱没有炒房也没有炒股更没有炒币,而是投向金盾消防、金盾压力容器、格洛斯无缝钢管和蓝能燃气设备等实业实体。
一句话,周建灿借钱不为别的,只想发展实业。
发展实业看似没毛病,但周建灿投的都是烧钱多、回报慢的产业,而周建灿借的钱更是不便宜。
就像普通人借钱一样,周建灿一开始是借银行的钱,然后银行贷款到期了没钱还,就质押自己的股权出去,然后到期了还是没钱还,最后周建灿走上了高利贷的路子。
用短期过桥高利贷,把银行的贷款还上,然后再从银行贷款,还上高息的过桥资金。
这些高利贷利息有的9分,有的甚至1毛2。什么概念呢?9分利指的是月息9%,那么折算年利率,就是108%。
换句话说,一年之后利息比借的本金还要多,1毛2就更可怕了。
短短两年时间,周建灿单单是民间借贷的利息就高达17亿元。其中一笔2.1亿元的民间借贷,光是利息就还了5.9亿元。
经初步统计,周建灿、金盾集团及相关企业涉及到的债务总额约为 98.99 亿元,已经超过金盾集团的市值。
不知经历了什么样的绝望,周建灿最终纵身一跃。而在周建灿坠楼后,反应最迅速的却是相关的债权人陆续上门。
5月2日,金盾股份公告称已经进入破产程序。同时,周建灿控制的浙江金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涉嫌集资诈骗被立案侦查
一死了百债,一死也不能了百债。
2逃不出的怪圈
说到这里,我无意讨论「实干误国,炒房兴邦」这种片面又偏激的可笑论调,更在意的是,为什么一旦沾上债务很多人就此滑向深渊呢?
就像周建灿一样,如果及早抽手,变卖资产还债,而不是通过借新还旧填窟窿,根本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是周建灿不知道高利贷的可怕吗?一个商人,天天和钱打交道,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却偏偏选择这样一条绝路。
很多时候,一个人在计算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时候,都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成本,叫做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