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4月16日至4月30日互联网金融监测情况报告。
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4月30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原型系统(下称“系统”)共收录20大类业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共17479家(不包括微盘),新增收录867家,其中在运营平台11523家,新增收录745家。
据了解,本期通过舆情新增预警平台212家,环比减少18家,其中180家平台为网站无法访问,占比84.9%。
新增预警平台主要分布于上海49家(23.1%)、北京31家(14.6%)、广东23家(10.8%)、浙江22家(10.4%)、山东12家(5.7%)等。新增预警平台所属业态主要为P2P网贷105家(49.5%)、资产管理39家(18.4%)、众筹12家(5.7%)、交易所10家(4.7%)、互联网基金8家(3.8%)等。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负面舆情指数排名前5名的网站分别为:绿能宝、盛世汇海、钱程在线、海银会、钱妈妈。
仿冒监测方面,截至2017年4月30日,系统监测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页4.5万余个,发现仿冒APP1300余个,仿冒APP累计下载量达3000万次。仿冒APP可通过插入恶意程序的方式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其名称及图标与正版类似,难以辨别。
1300多个互联网金融仿冒APP中,京东金融、借贷宝、陆金所三家平台的仿冒APP下载量排在前列,三家平台仿冒APP总计达15个,下载量累计32万次。
仿冒APP下载量排名前5活跃平台列表
越来越多的仿冒APP,让投资人防不胜防,如何有效识别“李鬼”,网贷舆情为大家提供几个有效的鉴别方法,通过下载途径、对比确认、软件鉴别等方法,帮助大家避开陷阱,防止受骗与资金损失。
1、安卓手机用户,不要通过点击手机短信链接来下载手机应用;苹果手机用户“越狱”会增加受到仿冒应用的感染风险;
2、用户下载互联网金融平台APP时,可以通过平台官网来获取下载渠道,或通过应用商店(appstore)等正规的电子市场下载;短消息或者是QQ、微信等消息附带的下载链接,切忌盲目下载;
3、下载好APP后,仔细查看确认图标是否清晰,软件内部图文是否清晰,能否正常启动、使用,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能正常启动使用,那么多半是仿冒APP;
4、用户还可以安装手机第三方安全软件,识别病毒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