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来看,买奢侈品、贷款都并不过分
大学生买奢侈品,这个其实并不过分。王健林曾说:国内所谓的“奢侈品”都不奢侈——虽然夸张,但也有点道理。便宜的奢侈品牌包包一两千,大学生也是20岁的人了,即将走向社会,花点钱买个奢侈品,虽然有非理性消费之嫌,但从长远考虑,也未尝不可。
当然,你一个普通大学生硬要买5万+的名表,那这属于抬杠了,那就哪凉快哪待着去~
大学生贷款,这个也很合理。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曾指示:要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这其中就含有助学贷款、信用卡服务等。目前,很多银行都有针对大学生推出了特色信用卡,为大学生消费提供了便利,也让大学生提前融入信用社会体系。
既然这二者都有合理性,但为什么结合在一起,就引发了如此之大的争议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贷款的途径及用途
如果大学生的奢侈品是父母给买的,或者是通过兼职赚取合法收益之后,自行购买,放心,没有人会职责你,顶多是羡慕;
但是,如果大学生的奢侈品是通过借贷的钱来买的,甚至是那些高利贷机构(如线下借贷、校园贷、现金贷、甚至果贷),那就可悲了。
现金贷、校园贷的危害自不必多言,前一阵很多媒体都在报道。
向无还款能力、金钱意识淡薄的学生,发放高利贷,无论是否涉及违法,都是一种不道德、值得谴责的行为。
为什么这些机构愿意放贷给大学生?
前一阵我跟一个借贷的人聊,他们从推广的角度,说了一些媒体没有报道的方面。
为什么这些机构愿意放贷给大学生?他说:
一是因为现在不论是花呗、白条、趣分期,实际上都是一种透支行为,大学生热衷网购,因此熟悉透支行为,对于借贷天生来者不拒;所以,这些放贷机构在推广上,可以说毫无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