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截图 话匣君说财经 (一) 本周五晚间的央视《新闻联播》刚报道,当天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央行就火速行动,公布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重要步骤,并从下周二起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截图 央行公告的时间是周六上午10点18分55秒,此时距离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求不到一天时间,堪称神速! 央行以“公告+答记者问”的形式公布改革方案,方案的核心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形成机制的改革。 或许大家平时看多了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这些常见的利率,如果金融知识段位再高一点,可能会对债券到期收益率、回购利率等有所了解,如果是金融业内人士,就会接触到同业拆借利率等。总之,在金融体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利率,那么LPR就究竟是什么利率呢? 简单来说,就是国内主要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市场报出给本行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全国银行间市场把各家银行报价进行平均后对外发布LPR。 举个例子:话匣君所服务的话匣子集团,生意兴隆,营收规模执行业之牛耳,而且利润丰厚。宇宙行巴不得话匣子集团多贷款,所以开出了自己能给的最低贷款利率。各家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综合平均一下,差不多就是LPR了。 央行为什么要推进LPR形成机制的改革呢?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有什么关系呢?按照央行《答记者问》的解释,关系大了去了! 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 话匣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原来央行制定贷款利率基准线,各家银行向客户放贷时在基准上根据客户资信等级乘系数,虽然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开,但仍远高于银行间市场利率。 改革后,各家银行报各自贷款利率的底价,形成整个市场的贷款利率底价,也就是LPR,然后各家银行根据客户的资信等级在LPR上加点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 LPR是市场化形成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将直接影响LPR,进而影响贷款利率。 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最终影响到贷款利率,基准利率的作用将不断弱化,直至非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体系最终向市场化的LPR定价机制并轨。 金融体系的利率形成是一套异常复杂、精致的价格传导机制,环环相扣,央行拉着总控绳索,体系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时刻感受到央行的存在! 财经视角·有趣好懂 (二) 其实,LPR并不是央行这次为了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而新开发的金融工具。早在2013年10月25日,央行就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相关数据。当初推出的目的,也是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然而LPR自发布以来,利率水平波澜不惊,难以发挥贷款利率定价基础的作用。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官网截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几个月的LPR就是一条水平线,利率水平固定在。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官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