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2024年10月前后养老金计算有哪些变化?下面就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随着2024年即将来临,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十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很多朋友开始关心,在十年过渡期结束以后,养老金计算是怎么计算的,有哪些变化,大部分人在2024年10月以后退休中人尤其担心方案的变化,会对自己的养老金产生影响。
对于退休中人这个概念,其实大家并不陌生。用一句话来概括,退休中人主要是指在新老制度衔接过渡期退休的人员。
事业单位退休中人,主要是指在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之后办理退休的人员。按照阶段来划分,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处在十年过渡期的退休中人。
所谓的十年过渡期,是指2014年10月到2024年10月这个阶段。处在十年过渡期的中人,养老金计算是按照新老方案对比计算,采用保低限高的方案。
所谓保低限高,就是按照新方案计算的养老金低于老方案计算的,按照老方案计算的养老金确定本人的养老金待遇;新方案计算高于老方案计算的,按照新方案确定本人的基本养老金,但要按照十年过渡期比例计发。
新方案计算高出老方案的部分,按照人社部发(2015)28号文的法规,其计发比例为,第一年退休的(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计发高出部分的10%;第二年(2016年1月到12月)退休的,按照20%的比例计发,以此类推,到十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即2024年1月到10月退休的,按照100%计发。
需要指出的,新方案计算的养老金中,包含了基础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职业年金虽然是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但由于单位缴费比例占了8%,个人缴费比例只有2%,而且属于强制性缴纳的。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就是作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来设计的,在退休时也是作为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组成部分来设计的。
新方案计算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十年过渡期退休中人的养老金确定=老方案计算的养老金+(新方案含职业年金高出老方案计算部分×退休年度计发比例)
第二阶段处于十年过渡期结束后的退休中人。
十年过渡期结束后的退休中人,主要是指在2014年9月之前参加工作,在2024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人员。
这部分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是完全按照新方案计算,养老金包括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
这个阶段的退休中人,由于不再有过渡期,不再有计发比例,养老金完全按照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累计缴费年限,但由于还有比较长的视同缴费年限,仍然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到1.4%),地区不同过渡系数不同,四川省是按照1.4%确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60岁退休为139个月,55岁退休为170个月。
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60岁退休为139个月,55岁退休为170个月。
十年过渡期结束后退休中人养老金待遇确定=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除了退休中人以外,在2014年10月以后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人员,就属于退休新人。
退休新人由于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包含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不再有过渡性养老金。
今后退休新人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社保网解锁更多专业资讯!